2007年 9月30 日,《國家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規劃》發布。根據規劃,到“十一五”末期,將初步建立起與我國環境管理體系相適應的國家環境技術管理體系框架。我局將開展如下主要工作:
一、根據環境管理的需求,圍繞節能減排重點,選擇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16個重點污染行業,編制或修訂相應的34項污染防治技術政策、45項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導則及40項相關工程技術規范,初步建成16個重點行業較完整的、配套的技術指導性文件;
二、完善技術評價方法、指標體系、程序和標準,建立包括現有單項技術綜合評價制度、現有同類技術篩選評價制度、建立新技術和引進技術驗證評價制度在內的環境技術評價體系;
三、建立環境技術示范推廣機制,定期編制發布《國家環境技術發展報告書》、《國家先進污染防治示范技術名錄》,《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目錄》等,并開展先進成熟技術、創新技術和引進消化技術的示范,通過上述活動,引導環境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促進技術進步與成果轉化。
通過上述工作,將初步建立起我國環境技術管理體系框架,使環境技術管理成為國家環境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有關部門制訂相關技術、經濟政策提供依據,為環境管理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制修訂和實施提供技術基礎,引導環境技術進步,逐步解決制約我國環境管理制度有效實施的技術瓶頸。到“十二五”末期,將完成主要行業百余套完整的技術管理指導文件制定工作,廣泛開展技術推廣和示范工作,建成相對完善的國家環境技術管理體系。為配合該規劃實施,現已啟動火電、鋼鐵、非木漿造紙、村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等5個行業的最佳可行技術導則編制工作。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