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省建設廳發布《關于推進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發展的通知》,要求陜西省現有的城市污水處理企業要與政府主管部門脫鉤,用3-5年時間全部改制成為市場化運作的獨立企業法人。今后,新建的污水處理企業不再批設事業單位,其產業化按照“廠網分開”的原則推行。城市污水收集管網的投資主要由政府承擔,但運營應實行企業化管理方式。
改制將利用現有合流制管道,重點建設截取城市主要排污口的截污干管,通過產業化改制,加快陜西省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同時,各級政府將給予改制后的污水處理企業一定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傾斜。
現狀:污水處理廠資金難保證
近年來,陜西省加大了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城市污水處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體上看,仍存在很多問題:全省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總量不足,與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環境保護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嚴重不足,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運轉資金難以保證;城市污水收集管網不配套,污水處理廠達不到設計負荷量,運營效率低;現有污水處理廠管理體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污水處理行業產業化、市場化進程滯后。
藍圖:3至5年按要求完成改制
即日起,各地將啟動今年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現在到年底4個月時間,各地須按計劃加快今年開工和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對于規劃明后年開工的項目,要在2007年內基本完成項目前期準備工作,保證在2008-2009年按時開工建設。
同時,各地要將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作為城市建設和環境治理的首要任務,到2010年,全省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60%,其中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渭河流域所有市、縣都要建成污水處理設施,漢、丹江流域和黃河沿岸城鎮要加快建設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現有污水處理廠要在3-5年內按照市場化的要求完成改制工作。
改制:新建企業不再批設事業單位
按照通知要求,獲得城市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資格的企業,必須具有相應的資金、管理和技術人員等。特許經營期期滿后應重新進行招標。污水處理廠建成當年滿負荷運率不得低于60%,建成3年內不得低于75%。
新建污水處理企業一律不再批設事業單位。現有的城市污水處理企業與政府主管部門脫鉤,成為市場化運作的獨立企業法人。改制推行股權轉讓、租賃經營、委托經營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將現有污水處理廠的經營權轉讓或資產評估拍賣,盤活資產,逐步形成國有、民營、外資等多種所有制平等參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格局。
各地應建立廠網分開的城市污水處理管理運行體制。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原則上按照“廠網分開”的原則推行。城市污水收集管網的投資主要由政府承擔,但運營應實行企業化管理方式。引入市場機制推進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將全面推向市場,鼓勵各類企業、個人和外商以獨資、合資、合作或股份制方式建設、經營城市污水處理廠。鼓勵推行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一體化的運作機制,鼓勵有經濟和技術能力的污水處理廠,承包經營其他污水處理廠和工業預處理設施。
保證: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
改制過程中,當地政府可通過公開招標擇優選擇投資者和運營企業,實行特許經營;政府收取污水處理費,根據合同約定和實際污水處理量支付給取得投資或運營資格的業主。投資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項目資本金應不低于總投資的20%以上,經營期限不超過30年。
各級政府對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要給予必要的配套政策扶持,主要包括:城市污水處理生產用電要給予優惠;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用地可采用行政劃撥、有償使用等方式提供項目建設用地;按國務院規定,征收的污水處理費免征增值稅。對實行產業化方式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應在明確政府投資權益的前提下,適當安排財政性建設資金用于支持其產業化發展。各地還要從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城市建設維護稅、國有土地出讓受益中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于城市排水管網的建設和維護。也可按不低于同期國債利率的標準,通過公開招標擇優選擇投資者和運營企業,鼓勵污水處理廠的投資者帶資建設部分排水管網。
提醒:任何單位都須繳納處理費
《通知》規定,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隨意減免污水處理費。各地要確保污水處理費足額征收,收入的資金必須按時按量進入財政專戶。同時,加強對污水處理費征管的監督檢查,防止污水處理費挪作他用。
污水處理企業應抓好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的監管,督促工業企業建設完善廢水預處理設施,確保工業廢水按國家排污標準達標排放。同時,還需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停運報告制度,并制定應急處置方案。加強對工業企業、工商企業和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排放水質的監測,確保達標排放。(王 珺)
編輯:肖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