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重視長江生態危機,維持中華民族生命線

時間:2007-07-06 08:49

來源:中國水網

評論(

——河海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專家陳西慶教授談長江及長江保護

  近一時期以來,我國水資源、水生態問題頻發,關于長江的議論也時常見諸媒體,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專家陳西慶教授對此談了自己及部分水利專家的認識、思考與建議。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線

  陳西慶教授介紹說,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其干流長約6300多km,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約占我國陸地總面積的18.7%。長江自西向東穿越我國11個省、直轄市,我國東部可持續發展、中部崛起、西部開發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在這一流域有充分的代表性。在區位上,長江流域在我國經濟發展T字形構架中占據重心的地位。以長江流經的主要省市即長江經濟帶即9省2市計算,總人口4.8億,占我國總人口的36.4%,國內生產總值(GDP)占全國的40.3%;沿江城鎮密集,是我國重要的工業走廊,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也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陳西慶教授說,近幾十年來,由于長江流域上、中、下游高強度開發,使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特別是水資源和水環境承受著巨大壓力,長江已開始出現生態危機。同時由于我國水資源與耕地資源等在空間上的不均衡分布,北方黃、淮、海流域水資源日趨緊缺,而長江的徑流量約相當于黃河、淮河和海河總徑流量的5倍。南水北調是我國水資源利用的發展戰略,南水北調東線、中線、西線工程的水源地都位于長江流域。目前在建的南水北調中線和東線工程完成以后,我國四大直轄市將同飲長江水。所以,長江水資源、水環境保護是未來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石,長江是未來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如何保護長江的健康,中華民族面臨重大抉擇。

  長江生態環境正處于關鍵時刻

  陳西慶教授指出,目前,長江流域的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已經相當嚴峻,這些問題是全球變化與區域變化、自然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長江上游氣候與水文的不利變化。在全球氣候增暖的背景下,長江上游、特別是長江源區的氣候增暖明顯,最近幾十年來,與世界其他中緯度地區山地冰川一樣,我國西部冰川顯示明顯的后退趨勢,這對長江流域水資源產生深遠影響。氣溫升高將增大植物(包括農作物)對水的需求,蒸發量的上升將使河川徑流減少,冰雪融水量的減少將使長江水資源發生變化。事實上自1882年以來,長江上游來水有持續下降的趨勢。同時,氣候變化也導致汛期氣候出現極端變化,如1998年長江中上游大洪水和2006年長江上游川渝地區特大干旱就是明顯的例證。
  其次是長江上游過度和無序的水電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在上述氣候和水文變化的背景下,幾十年來長江上游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速度與規模是前所未有的。伴隨著水資源開發的是大壩和水庫的建設。目前長江干流和支流共建有4萬多座大、中型水庫,在建的水庫還有2400多座,人們用“跑馬圈水”來比喻長江上游水力資源的無序與過度開發。另外,長江水庫數量巨大、總庫容量增長迅猛,但水庫調度管理分屬不同的地區和部門管理,這一局面如不改變,將對國家南水北調水資源戰略的實施帶來嚴重問題,同時長江中下游與長江口枯季水資源利用也將面臨巨大風險。
  第三是不斷加劇的長江水污染。近幾十年來長江流域污水排放總量呈迅速上升的趨勢,全流域污水排放量每年約230億噸,為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37%。全國2萬余家化工企業,位于長江沿岸的有近萬家,目前正在建設或規劃的化工園區有20多個。長江水污染已成為漁業資源衰退、物種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紀50年代,長江年捕魚量可達50萬噸,目前僅為幾萬噸。此外,由于迅速增長的能源需求,長江中下游沿江兩岸已經形成了串珠狀的大型火電廠群,其冷卻水排放已經導致出現沿江溫排水帶,對魚類的生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藻類等有害生物的生長提供了溫床。
  第四是湖泊富營養化已導致的長江局部地區水危機。長江流域的主要湖泊如太湖、洞庭湖和鄱陽湖等,都與長江干流直接相通,在長江干流中下游洪枯季水文過程和濕地生態系統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長江河流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工業、農業和城市化的迅速發展,進入湖泊污水總量急劇上升,遠遠超過了湖泊水生態系統的環境容量,長江中下游的主要湖泊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過程。90年代以來,湖泊富營養過程進一步加速,直接惡化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系統,從而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第五是長江流域綜合管理體制亟待改革。長江流域管理在一些傳統水利事業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如防洪、水土流失治理以及近年來長江中下游砂礦資源利用等。但是,伴隨經濟建設飛速發展,近幾十年來出現了一系列嚴峻生態環境問題。然而,我們目前還沒有建立符合長江自然、社會、經濟、資源、生態、環境特點的流域管理基本理論、法律體系、行政機構框架、監管機制和用戶參與途徑等。迄今為止,圍繞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流域綜合管理工作與發達國家相比處在無序低效階段。另一方面,我國涉及長江流域管理的政府部門數量眾多,也是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之一。

  建議國家盡快制定和實施“保護長江行動計劃”

  陳西慶教授說,出于以上認識與思考,我們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于6月下旬舉行了為期6天的“保護長江行動計劃”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的有國家科技部、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河海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各位專家就全球變化和人類高強度開發利用背景下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變化的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并編寫了《重視長江生態危機,維持中華民族的生命線-----關于制定與實施“保護長江行動計劃”的建議》上報國家有關部門。
  陳西慶教授強調,參加研討會的專家一致認為:“在流域尺度上,長江目前在亞健康狀態,即正處于從健康向不健康狀態的過渡階段,同時在子系統尺度上,已經呈現病態特征、并仍在持續惡化的過程中”。長江生態環境的康復需要巨大投入和幾代人的努力。由于我國目前社會經濟仍然處于高速發展時期,長江流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環境壓力,這意味著中華民族的發展已處在一個關鍵時期,中國必須在未來10年內,盡快控制長江生態環境的惡化趨勢,避免流域尺度的病態狀況的出現,建立長江流域水資源與環境綜合管理的法律框架、行政機構、市場機制與民眾參與途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建議國家盡快制定“保護長江行動計劃”,并研究有效的途徑,在科學技術的支撐下,有步驟地推進和實施計劃。“保護長江行動計劃”需要開展多學科、跨學科的交叉和集成,通過自然科學家、工程技術專家、社會科學家和管理學家多方聯合,圍繞以下10個方面的基本問題開展深入研究: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現狀的評估;長江源區氣候與水文過程的變化研究;長江上游水電站密集型開發可能產生的風險與中長期對策;長江三峽庫區的生態環境變化與中長期對策;長江中下游河床演變趨勢及其對防洪、航運的影響和對策;長江全流域尺度的水污染控制對策研究;長江全流域尺度水量合理配置與調度研究;太湖等長江流域重要湖泊富營養化控制和洞庭湖、鄱陽湖變化趨勢和對策研究;長江河口資源環境的變化趨勢與對策研究;長江流域綜合管理的基本原則、法律、行政、監督、協調機制和民眾參與研究。專家們還提出了“保護長江行動計劃”的4個綱要:開展保護長江的輿論宣傳活動,引導、教育和鼓勵民眾參與保護長江的行動計劃;國務院授權權威部門組建專家委員會,負責設計和制定保護長江的行動計劃;國務院牽頭設立權威機構,組織和實施保護長江行動計劃;設立保護長江行動計劃的多學科、跨學科的基礎研究和支撐研究計劃。
(中國水網 作者:河海大學黨辦 錢恂熊)

編輯:全新麗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