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海大學為主要承建單位、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為聯合承建單位的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于6月13日接受了國家科技部組織的驗收。驗收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穎任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茆智等9位專家為成員??萍疾炕A研究管理中心副主任吳根主持了驗收會,科技部、教育部、水利部和江蘇省科技廳、教育廳、水利廳有關領導出席;河海大學黨委書記林萍華,副校長嚴以新、朱躍龍,南京水科院院長張建云、副院長李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彭世彰、學術委員會主任汪集旸院士以及承建單位有關部門負責人、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和各研究方向首席科學家等參加了驗收活動。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04年10月經科技部批準建設以來,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力倡“人才為本、學術至上、開放共享、和諧創新”的發展理念,以創新和發展現代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理論、解決重大工程關鍵技術問題為研究特色,明確了水資源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水旱災害形成機理及防災減災、水生態與水環境演變規律及保護、河口海岸綜合治理與保護、水經濟與管理五個研究方向,投入建設經費3892萬元,在團隊建設、科學研究、組織管理、實驗平臺、人才培養和開放交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舉措并取得了明顯成效,全面完成了建設目標任務。
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60人,其中正高職稱人員占75%,有博士學位人員占81.7%,50歲以下人員占90%,是一支具有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的高水平、高素質、專業知識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學術梯隊。實驗室承擔了國家“973”、“863”、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和支撐計劃、國際合作及省部委以上重大科研項目139項,總經費達6927萬元;發表論文237篇,出版專著12部;獲國家及省部級獎23項,專利14項;已培養碩士112名,博士49名,博士后2名;現在讀碩士生321名,博士生224名,在站博士后7名。實驗室還與多個國家的教育、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了一個開展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的開放平臺。
專家組聽取了實驗室主任彭世彰的建設情況報告,考察了實驗室建設,審閱了相關材料,并與實驗室研究人員進行了座談。經認真討論,形成如下驗收意見:實驗室根據國家戰略需求與科學前沿發展趨勢,緊密結合我國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的科學問題和重大工程問題,開展了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廣闊應用前景的研究成果,在解決相關重大水利工程的關鍵技術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凝聚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形成了固定研究人員和流動研究人員相結合、方向明確、具有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的學術團隊,發揮了學科交叉作用,培養了年輕學術骨干;系統集成并形成了公共實驗平臺、物理模型實驗大廳及野外試驗基地,總體完成了建設計劃所提出的儀器設備購置、研制和配套設施建設計劃,為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研究提供了先進的科研平臺;通過主辦與承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設立開放研究基金,開展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促進了相關學科的發展;主管部門和依托單位對實驗室支持力度大,公開招聘實驗室主任并實行主任負責制,實行了實體化聯合運行的動態管理,組織到位、制度健全、管理規范。專家組一致同意該實驗室通過驗收,并就進一步強化聯合建設的一體化管理機制、突出實驗室學科特色、加大杰出人才的培養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中國水網 作者:河海大學黨辦 錢恂熊)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