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投資環保基礎建設的企業本來就少,又得不到金融機構的貸款,政府的優惠政策也不多,積極性很難維持。”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導王寧指出投資環保的企業太少,是國家環保建設發展的瓶頸,他說:“不能任由國有銀行拒絕環保貸款。”
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企業所得稅法草案擴大了企業投資于環境保護的稅收優惠,這給有志投資環保的企業帶來了好消息。王寧代表認為,即便如此,環保產業的發展依舊面臨著多重困難,而處在第一位的就是投資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機構和投資公司愿意投資給高回報的產業,比如房地產業,看重其效益高、見效快、風險小。而對于環保產業,雖然將來它會成為最具潛力的新經濟增長點之一,但目前還是個保本微利行業,金融支持就顯得十分不積極、不到位了。”
那么,對于環保行業,金融機構投資的實際情況如何呢?王寧代表介紹說:“以水污染治理為例,其被金融機構圈定為高風險項目,不宜貸款。最終這一治理項目所獲得的投資、融資遠沒有達到30%。”
在這種體制之下,我國的環保產業總量規模偏小,產業地位低,規模與水平也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也就是說,與城市建設和發展相比,環保產業的投資與建設運營明顯不足,社會化、市場化的服務體系很不健全。說到這兒,王寧代表的臉上滿是深深的憂慮。
王寧代表建議:對于環保產業,國家應該在優惠政策與金融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引導、促進其快速發展。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對于回報率偏低的環保基礎設施項目,金融政策要更為特殊、更為優惠、更為固定。應明確國有銀行每年對環保產業的投資額度。“在國家金融政策的引導下,環保產業獲得發展后,不僅天藍水清、人民群眾的身體更為健康。而且,環保產業會迅速發展成為最具潛力的新經濟增長點,經濟與環保將最終實現和諧發展、齊頭并進。”(王麗麗)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