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月八日電(記者 肖前輝)正在此間舉行的兩會上,多位人大代表極力呼吁,加大對湘江和洞庭湖區水利和污染的治理,再現“八百里洞庭美如畫”勝景。
湘江是湖南人們的母親河,流域面積占全省的百分之四十,沿途的經濟總量占全省的百分之七十,涉及四千萬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洞庭湖是中國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作為通江湖泊,洞庭湖接納四水,吞吐長江,承擔了長江汛期巨大超額洪水的調蓄任務,在長江中下游防洪中起了重要作用。
“盡管地位重要但目前湘江和洞庭湖污染的嚴重性卻令人觸目驚心,每年有近五億噸工業廢水、七億噸生活污水排入湘江,洞庭湖的污染更是驚人。”深入了解“江”“湖”問題的嚴重性后,人大代表、湖南省發改委主任陳叔紅還向胡錦濤總書記面陳,湘江和洞庭湖的治理資金是個很大的缺口,懇請國家將其納入“十一五”重點流域治理規劃,并給予重點支持。
“造紙廠污水排放是洞庭湖污染的主要源頭。要想治理好洞庭湖除了爭取國家的支持外,還要綜合法律、行政、經濟手段,對污染洞庭湖的造紙廠要堅決關閉。此外,還要制定專門的法律來進行管理。”人大代表、湖南省水利廳原廳長王孝忠說。
來自洞庭湖區的陳文君代表深有感觸地說,湖區人們吃夠了洪水泛濫的苦頭,也嘗到了科學治水、綜合治水的甜頭。治理好洞庭湖關系到湖區農民的收入增長,關系到新農村建設,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應進一步加大投入。
“特別是要進一步提高湖區的防洪抗災能力。”陳文君說,洞庭湖二期治理雖然基本完成,但沒有納入工程范圍的重點垸、蓄洪垸和內江內湖的堤防標準還比較低。蓄洪垸堤防防洪標準目前還只有五至七年一遇。每到汛期,老百姓擔驚受怕,各級干部寢食難安。
“洞庭湖的治理必須加快建立人與湖泊協調共處的防洪減災體系,進一步提高排澇能力,同時要加強洞庭湖水生態建設,把水生態與環境保護納入湖區綜合規劃目標,實現人與湖泊和諧發展。”在聽取代表的反映后,國家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如是表示。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