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很高興參加建設部舉辦的第五屆世界水大會,中國水日。這個論壇舉辦對我們國家水的管理機制和進一步發展,對我們國家水資源的保護,水資源的治理和水資源環境的改善,以及水相關的技術開發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那么借這個機會,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重點流域水資源的現狀,以及“十一五”規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還有就是強化流域水環境監管的主要措施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點就是我國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的現狀和面臨的壓力,我們水環境保護重點流域和湖泊包括了海河、遼河、滇池,南水北調中線等11個區域,涉及到23個省市、自治區、重點總面積約27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88億。這些重點區域在“九五”、“十五”期間國家通過實施過程,推行一些管理,建設一些重點治理工程項目,使水污染得到了削減,所以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的緩解,但是我國由于水環境污染形勢嚴峻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水污染防治工作面臨很大的壓力,比較突出的是兩點,第一點是經濟快速增長導致水關系壓力增,2010年GDP比2005年增長50%以上,如果不能對水環境進行改善,污水排放量將增長30%以上,第二個原因是經濟發展較慢的地區治理資金不能保障,地方政府能夠投入到水環境治理的資金有限,所以在資金方面需要國家重點支持和借助多渠道來解決。這是第一個方面的問題。
第二個方面就是講一下“十一五”重點防治的規劃和目標,國家環保總局組織近年來重點領域防治的規劃編制,這個規劃包括了總體規劃和11個重點領域的規劃,目前已經完成了到2010年的國家重點領域水資源防治規劃意見稿,正在全國征求意見。其中有三個規劃已經有被國務院批復實施,那么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重點流域要率先建立以水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為模式,特別是集中使用水源要得到保護,跨省級水環境質量要得到明顯改善,工業企業實現全面穩定達標排放,流域水資源預警和應急處理能力得到增強,具體要達到的指標是如下,淮河、黃河要達到三倍水質要求,南水北調要達到三倍水標的要求,海河和遼河和大遼河要達到五倍水質要求,渭河和黃河基本達到五倍水質要求,三峽達到2倍水質要求,泰河水質保持不變,巢湖水質要有所改善等等,為了實現上述目標確定了三大主要任務,一是要加強水源地的環境監管,保證嚴格劃定飲用水源地的保護,健全飲用水制度,定期發布監測信息,制訂飲用水源地達標實施方案,加強工業污染的防治,包括限期治理、污染物排放等一些措施,做大增不增污。三是要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建設,到2010年,城市污水處理不低于70%,省會城市要達到80%,集中式水源地上游的和跨界污水處理要建成整體管理。
“十一五”重點措施包括了六個方面。第一要加強行業主導,落實目標責任,在這里面第一要落實各級政府的環境保護責任,地方各級政府實行一把手責任制,重點流域將規劃目標和任務分別落實到市縣級政府,制訂相應的方案,把規劃任務納入地方經濟和年度計劃進行實施,二是依法建立排污單位環境責任追究制度,明顯排污單位的責任。對造成污染的單位和個人責任人進行依法追究責任和賠償,第二個是提升環保能力,嚴格環保措施。一是加強水質監測能力,重大城市要重點配置一些分析有毒有害物質的監測器具。縣級重點站要補充必要的儀器設備,建立常規監測站。形成國控省控和市控完整的監控網絡,實現流域網絡和跨省水環境質量的全面監控和控制。二是提高水凈化能力,對水流域環境檢查隊伍的補充,補充一些快速反應的執法裝備,和污水處理廠統一安裝,在線監控裝置,并按要求和環保進行實時監控,配備水環境突發事故應急監控車和設備。這些管保總局已經宣布成立了環境應急事故調查中心和處理中心,加大對地方執行國家環境政策法律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加強跨流域重大環境糾紛的協調,加大環境執法的力度,第三個措施就是強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嚴格環境準入制度,按照國家的政策,區域整體定位,和環保標準的要求,嚴格執行環境印象評價制度,對違反規定的項目要嚴厲查處,并追究有關責任人,對超過污染物排放指標的地區,環保部門暫停審批的項目,強化管理,禁止為經驗收的項目投入生產,對未審批就開工,不審批就建設,治污設施不運行的企業嚴肅查處,依法追究責任。第四個方面措施就是多方籌集資金,落實項目,堅持政府引導,市場為主,公眾參與的原則,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的機制,擴寬融資渠道,以中央預算的基本建設資金,地方資金,以及企業自籌資金的基礎,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貸款,國際組織,和國際銀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社會資金,多渠道落實規劃建設項目資金。第五個方面的措施就是鼓勵公眾參與,保護公眾參與,一是,建立信息,共享信息。環保水利城建部門建立有關水環境信息,并且可以共享,并由國際水政府及時發布信息。二是,加強環境教育,提高人民的意識,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各級政府通過設置熱線電話,公眾信箱,獲得公眾的反饋信息,及時解決問題,使合法的權益得到保障。第六個就是加強重點流域和環境保障的研究,對污染流域和水環境保護提供支持,依靠科技手段防止和控制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實現污染防治工作科學化,研究重點流域的水污染控制,選擇有代表性的區域進行試點和示范,研究主要污染行業之間的技術支撐體系,深入研究流域水環境質量,研究水污染環境的技術體系。啟動排污有償使用。
女士們、先生們,“十一五”重點水流域防治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將按照國務院可持續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要求,加強關系的監管工作,和各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進行工作。我們也歡迎國內外有關人士關心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對中國提供有關技術、信息、的幫助,共同促進水事業的發展。謝謝大家!(中國水網)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