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4日,第五屆世界水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該會議首次在亞洲召開。今天下午,建設部仇保興副部長、張悅副司長、王鐵宏總工程師會同國際水協副主席David Garman先生就水大會開幕召開新聞發布會。
以下為問答精要:
中國日報記者:請問中國在水利用方面,是否需要利用外商投資,它們的機遇是哪些?謝謝。
仇保興:這個問題是很好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舉辦水大會的原因。大家非常清楚,水資源的利用是許多國家面臨的重大危機,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國家“十五”期間就兩項指標沒有完成,一個是能源消耗,第二個是水污染。所以要應對日益緊迫的水污染和水短缺,是要引進世界上最新的技術、經驗、人才。因為世界各地對水的可持續利用和水污染的防治可以說是早在30年前就啟動了。各位記者如果到發達國家去旅游,你看到所有的水不管城鄉都是可以清澈見底的,而這個水就在當地循環使用。但是,30年前,他們的情形和我們中國一樣。所以他們這30年走過的經驗教訓,正反兩方面的例子,都非常值得我們這些后來者認真學習。我們如果打開大門,直接引進他們的這些先進的技術,可以一步到位使我們的水可持續應用,就是做到與世界同步,我們就能夠避免許多問題。另外,水的可持續的利用需要管理經驗,需要各方面的協同,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法規制度,既要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企業的積極性,市場的機制,又要實行政府的管制。水是一項公共品,凡是公共品,政府都要管制,但是又需要企業機制和市場機制的把握,這樣就可以極大的提高水資源利用的效率。正是基于這幾點,所以我們必須要構建一個平臺,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應用,幫助中國解決日益緊迫的水問題和水污染,資金不是最主要的,但是我們的確需要技術、管理和正面的發展經驗。
中國水網記者:請問一下仇保興副部長,建設部在過去幾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進了水業的發展,以及水業的市場化進程。在今后幾年,建設部是否會依然堅持這個方向還是有所調整?
仇保興: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所謂市場化的改革,也就是說要打破壟斷,引進競爭機制,充分地利用市場機制來提高水處理的效果,也是整個水處理的成本下降,最后使老百姓對環境滿意。這種市場化的改革實際上已經被世界各國經驗所證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建設部早在四年前就提出城鎮水務市場化改革的具體步驟措施,現在又作為國務院授權的城市公用設施市場化改革的牽頭單位,我們最近正在認真進行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我們還要形成一個今后五年市政公用設施市場化改革總的體意見;另一方面,我們要建立城市水行業,公共交通,城市供氣,城市供暖等方面政府管制的法律法規;第三,我們也要充分地引進世界上已經被得到證明的適應中國國情的一些制度、法規、技術和管理辦法。所以下一步我們還要跟國際上進行緊密的合作,在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上,我們還要邁出更大的步伐。
新華社記者:現在全國各大城市的水價都在不斷上漲,想請仇副部長談一下中國未來的水價趨勢,還有是不是中國政府有意識在使用水價杠桿進行調節。
仇保興:我們首先要認清我們國家的狀況,首先是我們中國的特殊國情。我國實際上是擁有全球7%的淡水資源,但是我們要支撐占全球21%的人口,這就造成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而且60%的水資源又在人口稀少的地方。所以中國的水資源問題無論是短缺還是污染,都是世界上所有大國當中最嚴重的,也是最緊迫,最嚴峻的。第二,我國又處在非常特殊的時期,這個時期我們高速的工業化、高速的城鎮化,高速的工業化每年GDP增長要在8%,高速的城鎮化每年有1500萬農民要進城,這兩個高速要持續30年,這30年中間許多深層次的資源利用矛盾將暴露。如果這個矛盾我們可以克服,我們國家就可以實現科學發展,也可以建立和諧社會,如果過不了這個關,我們就會出問題。所以這是一個決定性的時期,我們就要對決定性的水資源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優化利用、可持續利用。其中水價是一個很好的杠桿,水問題的解決,水價是處理方法之一。但是,也有一些更重要的措施我想大家更應該關注。我多次表示,水價的改革一定要依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定要同步地提高供水行業的效率,對內挖掘潛力;一定要打破壟斷,引進競爭機制,不能變成“水霸”;一定要同步地提高水質,我們現在水的標準參數從35個增加到103個。要做到這幾個同步,我們才可以采用行政手段,在老百姓許可的范圍之內,承受力范圍之內,逐步把水價提高到合適的水平。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不是說咱們一跳就可以完成的,所以請大家放心。
(中國水網現場報道)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