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 馬尼拉 2006年8月16日訊)-亞行近期發布的年度統計出版物《2006年關鍵指標》指出,亞太地區許多國家如果加大力度,改進基礎教育,改善貧困人口享受基本衛生醫療服務的條件,它們將無法達到有關普及小學教育,將兒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的千年發展目標。
亞行首席經濟學家阿里(Ifzal Ali)表示,“如果不能集中力量改善貧困人口的教育、衛生等條件,亞洲將無法也不可能實現有關衛生和教育的千年發展目標。”
“要持續亞洲的減貧成效,各國政府必須改善貧困人口的受教育機會,而這正是擺脫長期貧困的關鍵因素,”阿里先生表示。“從家庭的角度講,健康方面的沖擊也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讓整個家庭陷入貧困。”
根據《2006年關鍵指標》,巴基斯坦、阿塞拜疆、蒙古、尼泊爾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仍然有大量的學齡兒童無法享受小學教育。今年的《關鍵指標》有一個專門討論教育和衛生問題的章節——“衡量衛生和教育領域的政策效果”。該主題章節分析了在改進衛生和教育服務及其效果,特別是針對貧困人口的服務方面對公共部門的工作效果進行評估的多種選擇。
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國在改善小學入學率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在基礎教育的質量和入學率中存在的不平等方面依然存在問題。在許多國家中,來自貧困家庭的小學學齡兒童的輟學率比一般家庭的學齡兒童的輟學率高出將近三倍。在巴基斯坦等國,入學率上的性別不平等狀況依然十分嚴重。
盡管印度尼西亞、越南和斯里蘭卡的兒童死亡率已經大幅下降,但整個地區的兒童營養不良狀況依然十分嚴重,令人擔心。《關鍵指標》認為,照目前的趨勢,區內許多國家將無法實現衛生方面的千年發展目標。
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和數個中亞共和國都可能難以實現到2015年將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在1990年的基礎上降低三分之二的目標。許多國家在衛生方面存在突出的不平等,貧困兒童的死亡率比一般兒童的死亡率高出兩到三倍。
上述專題章節凸現了測量和分析各國影響千年發展目標相關指標的因素——特別是在貧困人口中間——的重要性。報告指出,加強在貧困人口中間對千年發展目標各相關指標的測量、宣傳和推廣,并與對比國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能夠促進采取矯正性的政策措施。
“旨在減少衛生和教育方面的不平等的各項政策需要基于對各國的相應阻礙因素的詳盡和實事求是的分析,”撰寫該章的亞行經濟學家坦頓(Ajay Tandon)表示。
“在許多國家,公共支出偏向于對社會的富裕階層提供服務,比如高等教育,但在幫助窮人方面卻少有作為,這進一步惡化了原有的不平等狀況,”他指出。
該章強調指出,精心設計的、旨在改善貧困人口的衛生和教育條件的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十分重要。該章還建議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有條件的現金轉移支付,食品強化,教育換糧食計劃,針對性的獎學金計劃,以及標準的“磚+混凝土”式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
《2006年關鍵指標》包括38個統計表格,對亞行44個發展中成員體的千年發展目標各指標和其它重要的統計數據進行了比較,每個成員體都有8年的有關社會、經濟和金融的統計數據。(亞行供稿)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