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4億元,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1萬噸/日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城市,“十一?五”期間,合肥市將投資14億元,規劃建設蔡田埠、十五里河及科學城等3座污水處理廠,續建望塘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加上正在建設的龔響堂污水處理廠,合肥市將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1萬噸/日,增加配套污水管網206公里。
大房郢水庫水質,蔡田埠污水廠呵護
為了有效控制作為我市居民將來主要飲用水源的大房郢水庫的水質不受污染,保護合肥市北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敏感區,合肥市將投資9000萬元,建設近期處理能力為2.5萬噸/日的蔡田埠污水處理廠、38公里的配套污水管網及污水提升泵站1座,對廬陽產業園、雙鳳工業區等地區的污水進行處理。該項目建設期3年,將于今年年底前動工,2007年建成投入運行。
濱湖城市發展規劃,十五里河污水廠先行
十五里河的污染治理是保護巢湖水質的重點工程之一,是合肥濱湖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環保工程,更是合肥市“創模”的關鍵。為此,合肥市政府除了加大對十五里河的污水截流工作外,還將在十五里河下游建設一座近期處理能力為5萬噸/日的污水處理廠、74公里配套污水管網。服務范圍為合肥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政務文化新區南部、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北部、望湖城及其周邊區域、包河工業區西南部,以及原西水東調地區,服務面積44平方公里。該項目建設期3年,計劃于2007年開工。
科教創新基地環境,科學城污水廠護航
作為全國聞名的科教基地、科技之城,國家級“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科技創新對合肥經濟的帶動作用成效顯著,位于大蜀山西麓合肥科學城的建設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廣泛關注。為了保護科學城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污水處理等環保設施的建設也勢在必行。總投資1.5億元、近期處理能力為3.5萬噸/日的科學城污水處理廠將于2007年開工建設,建設期3年。
南淝河上游水質,望塘污水廠改善
處理能力為8萬噸/日的望塘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于2003年建成投入運行,為改善南淝河上游水質做出了努力。但是,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及排水規劃的調整,該廠現已滿負荷運轉,建設二期工程已是當務之急。望塘污水廠二期工程總投資1.63億元,建設包括處理能力為10萬噸/日的二級污水處理和3.5萬噸/日的污水深度處理工程,配套污水管網41公里,污水提升泵站1座。該項目建設期3年,計劃于2007年開工建設。
合肥市目前有王小郢、望塘、朱磚井等3座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為43.5萬噸/日,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處理能力為10萬噸/日的合肥經濟開發區龔響堂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中。“十一?五”期間,隨著龔響堂、蔡田埠、十五里河、科學城等4座污水處理廠的建成使用,省城合肥將有7座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將達到74.5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超過70%,將有效減輕巢湖的水污染,提高合肥市的水環境質量。
供稿:陶有忠
(中國水網)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