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2025重點工業行業水處理技術創新與應用大會”在福建漳州召開,河北協同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崇璞受邀發表《用精益重塑工業水,讓環保成為生產力》主題演講,系統闡釋“精益三麼”理論框架下的工業水治理創新實踐,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破題綠色轉型:從末端治理到精益重塑
當前,我國工業水處理行業正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雙碳”目標下,工業節水減排壓力驟增,2023年行業市場規模已達1689.4億元,但技術分散、競爭激烈等問題制約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新興產業綠色高起點布局與傳統產業低碳升級的雙重需求,倒逼水處理技術向資源化、智能化方向迭代。王崇璞董事長指出:“工業水處理已從‘功能滿足’轉向‘價值創造’,唯有以精益思維重構技術邏輯,才能將環保成本轉化為生產力。”
精益三麼——工業水系統的重塑邏輯
王崇璞董事長的演講以“精益”為核心,提出了一套顛覆傳統工業水管理模式的方法論——“精益三麼”。這一體系不僅是協同水處理多年實踐的結晶,更是對工業水處理未來趨勢的深刻洞察。
1. 精三梯:從“精對”到“精美”的三級進階
王崇璞強調,工業水處理需構建“精對-精確-精美”三級進階體系:
·精對:以數據驅動夯實系統穩定性,通過水質特征污染物分析、設備性能評估等科學認知,建立標準化管理基準;
·精確:以工藝優化釋放資源潛力,例如通過同步硝化反硝化技術實現總氮達標與電耗雙降;
·精美:以超越行業標準的水質品質樹立標桿,推動環保從“成本項”轉化為“競爭力”。
2. 干四維:四大維度打造系統性解決方案
針對工業水處理的復雜性,王崇璞提出“工藝、設備、化學品、管控”四大維度協同發力的策略:
·工藝:突破性工藝如低碳節能生物脫氮技術,破解傳統工藝瓶頸;
·設備:定制化研發高性能冷卻設備、在線氨氮檢測儀等,實現“精準適配”與“高效運行”;
·化學品:通過藥劑配比優化降低噸水成本1.5元,兼顧環保與經濟效益;
·管控:以數字化平臺實現全流程管理,但強調“精益化是智能化的前提”,數據需經精對診斷方有價值。
3. 行五步:閉環管理驅動持續創新
王崇璞提出“目標錨定-精準診斷-方案定制-高效實施-持續優化”的五步法,將精益管理從理念轉化為可落地的行動框架:
·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目標,避免問題導向的盲目行動;
·通過量化指標與多維分析鎖定核心矛盾;
·聚焦技術經濟雙維論證,確保方案可行性;
·資源協同推進與數據驅動運營,保障執行效率;
·最終實現水質提升與效益增長的雙重目標
行業啟示:精益是創新的必然選擇
王崇璞的演講引發全場共鳴。他坦言,工業水處理曾長期陷入“頭痛醫頭”的碎片化治理困境,而精益思維的引入,讓協同水處理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創造”。例如,在焦化、煤化工等領域,企業通過全流程托管運營,將收費模式從“按水量計價”升級為“按產品產值分潤”,倒逼團隊在節水降耗上實現突破。
清華大學教授提出的“解析-協同-重塑”工業發展脈絡,與王崇璞的實踐不謀而合。在母系社會到文明社會的隱喻中,工業水處理正從“技術堆砌”邁向“系統重構”,而精益正是這一變革的“密鑰”——它不僅是管理工具,更是融合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與社會價值的系統性思維。
協同水處理引領新未來
此次大會不僅是技術的交流平臺,更是行業精神的集結號。王崇璞的演講為工業水處理指明了一條“精益化、系統化、可持續”的創新路徑,而協同水處理的實踐成果(如80余個焦化項目、節水減排效益顯著)則提供了可復制的范本。
正如大會主題所呼吁,工業綠色發展需要“新質生產力”。當環保從“成本中心”轉變為“價值中心”,當每一滴水都承載著技術創新與精益管理的智慧,工業文明的未來將真正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和諧共生。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