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國兩會期間,生態環境保護議題持續升溫。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強勁動能。眾多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聚焦水務治理、固廢資源化、生態修復、環境監測等關鍵領域,紛紛建言獻策,共繪美麗中國新圖景。
進一步加強水環境治理
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總工程師仲志余呼吁,從設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國家水網建設重大科技創新、構建國家水網科技創新基地、構建開放創新生態等三個重點方向來抓,因“水”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依靠科技的力量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在更高水平上保障我國水安全,更好繪制中華民族治水歷程中的世紀畫卷。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福建省委會副主委、福建省水利廳廳長葉敏建議,加大對公益性小型水庫和農村供水工程管護的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制定統一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護標準、管護合同范本等。同時,開發建設全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監管平臺,充分運用信息化方式,打造“智慧﹢”新型水站管護模式,讓“小水站”保障“大民生”。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潘碧靈建議將保障生態流量目標作為硬約束,積極推進生態流量管理全覆蓋,健全長江、洞庭湖生態流量保障機制,加強洞庭湖生態流量監測,加強洞庭湖水量配置與調度管理。此外,進一步推動落實《長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框架協議》,建立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加快實施“四口”水系綜合整治工程,推進洞庭湖全域各類濕地生態保護聯防聯治攻堅戰和產業生態化綠色轉型攻堅戰。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協主席孫偉建議,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雙管齊下,增強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不懈用最嚴密法治、最嚴格制度、最科學方法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系統集成,采取綜合舉措,強化協同治理,實現多重目標。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由單河單湖治理向流域綜合治理轉變,由以水為主向水岸同治轉變。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雙向發力,更好發揮市場作用。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生態資源及其產品價格改革,加強生態空間權屬管理,推進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等生態資源權益交易,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同時,治標和治本相互貫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把綠色低碳節約上升為基本國策,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有序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倒逼生產觀念和生產方式、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發展觀念和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
全國人大代表,東山縣澳角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林華忠建議,沿海地區道路建設要堅持雨污分離,生活污水要集中科學處理、安全排放,加強節能減排,減輕海洋酸化壓力;進一步完善海洋生態治理機制,加大海漂垃圾整治清理力度,設立專班隊伍、專項資金,確保海漂垃圾清理工作常態化;通過媒體廣泛宣傳,為海洋發聲,傳播海洋環保的理念?,凝聚廣泛參與的更強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美麗中國建設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農工黨福建省委會副主委張玉珍指出,農村地下水是我國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水監測是準確、及時、全面掌握地下水水質、水位和溫度等動態變化發展趨勢,合理進行地下水開發利用與保護,防治污染的重要基礎。建議進一步完善農村水源和污染源清單,為補充完善地下水監測站點、網絡提供支持;優化完善監測站點布局,逐步形成重點突出、布局廣泛的監測網絡;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數據信息收集整合和聯網共享;完善監測指標體系,加強對關鍵指標的監測和評估;分類實施防控或治理措施,因地制宜采取地下水污染源頭預防和管控修復措施;完善監測信息共享機制,建立統一的地下水監測數據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毛相林表示,農村飲水安全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關鍵一環,與農村居民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建議持續加大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資金投入,將建設塘壩、小型水庫等小型水源工程納入中央財政支持范圍,并在補助政策上向山區傾斜,助力山區解決水源工程建設難題。同時,設立規?;畯S建設專項資金,按照“建大、并中、減小”的原則,支持山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設規模化、標準化水廠,逐步構建覆蓋全面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提升山區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為鄉村振興注入堅實的水利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首創環保集團黃綿松提出 "三步走" 策略推進水環境智慧化管理:構建標準體系,統一設備性能、數據質量及應用規范;優化管理體制,建立分級監管機制;爭取政策支持,通過專項資金保障技術升級。針對城鄉差異,他建議農村地區采用 "適用性技術 + 智慧運維平臺" 模式,降低治理成本。
多年來,中交天津航道局一直專注于太湖水域治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全國政協委員,中交天津航道局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秦斌說,“太湖之星”2.0版已經完成研發,正在加緊建造?!芭c之前相比,新版‘太湖之星’最大的改變就是新增了一艘尾水處理一體平臺船。這相當于把尾水處理也搬到了水上進行,尾水處理指標滿足地表III類水,可以直排湖內,徹底實現了‘淤泥不上岸、尾水不下船’。”基于多年實踐,秦斌建議,要加快江河湖庫清淤淤泥資源化政策研究,因地制宜創新辦法,真正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轉化為創新實踐。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檢測計量中心化學分析室化驗工楊正平也把目光投向了水域治理?!巴晟贫嘣度肱c協同治理機制,在重點流域試點‘生態管家’模式,遴選具有專業資質的環保企業承擔干支流常態化管護,政府根據水質改善幅度、生物多樣性恢復程度等指標分期支付服務費用。”楊正平建議,應構建河湖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與交易體系,以典型流域為單元開展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試點,將水體凈化、水土保持、氣候調節等隱性價值轉化為可量化的經濟指標;應創新“河湖+”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在確保生態安全的前提下,汲取發展水經濟特色產業取得成功的地區的經驗,培育水經濟特色產業。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