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總書記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在會上,總書記就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解決民營企業應收賬款問題等問題作出最新指示。
值得關注的是,2月18日,發改委不僅對應收賬款做出相關回應,還強調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
2月17日,總書記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出席本次座談會的民營企業家包括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小米董事長雷軍、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等(詳情點擊:時隔6年多,中央再開民企座談會!總書記出席并給出重要指示)。
參會嘉賓分量十足,足可見這次時隔近6年多才再次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意義重大。
在會上,總書記就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解決民營企業應收賬款問題等問題作出最新指示。
值得關注的是,2月18日,發改委不僅對應收賬款做出相關回應,還強調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
預計接下來會有一系列配套政策出爐,值得產業界期待!
01國家定調:落實政策措施,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
2024年,環保行業被一個詞壓得喘不過氣——“應收賬款”。據深溪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225家環境上市公司應收款高達3496億元,同比增長15%,甚至超過營業收入總額。高額應收賬款催生的現金流危機快速蔓延,進而層層傳遞,引發資金鏈斷裂、項目爛尾、企業裁員等連鎖反應。
長期高位運行及不斷上升的趨勢,使得應收賬款成為行業的最大痛點。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就曾指出,如果不解決地方政府的稅源問題和收入問題,就很難從根本上緩解環保企業的應收賬款問題。
2月17日,總書記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總書記強調,要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
要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要強化執法監督,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
要認真落實各項紓困政策,提高政策精準度,注重綜合施策,對企業一視同仁。要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立足實際,統籌抓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的落實。
2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民營經濟的規模實力、創新水平、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接下來將繼續堅決破除市場準入、要素獲取的障礙,打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針對推動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也作出相關答復: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進一步細化實化舉措,解決企業急難愁盼、重大共性問題。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通過各種渠道已收集民營企業反映的問題訴求2266項,辦結1097項,接下來,將與有關方面一道繼續下大力氣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
鄭備表示,推動地方政府、國有企業落實責任,用好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切實加快清欠進度。同時,將繼續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按法定程序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
02發改委:支持民企積極參與"兩新"建設
從去年起,資源循環成為環保行業的重點。2025年,中央層面發布《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提出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重點領域設備更新的資金規模,在繼續支持工業、能源電力、環境基礎設施等設備更新基礎上,將支持范圍進一步擴展至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領域,重點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設備應用。
2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表示,將盡快修訂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好“非禁即入”要求。細化舉措,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等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
除了國家部委表態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兩新”工作外,中國固廢網此前曾梳理各地2025年加力擴圍支持“兩新”的政策文件,不少省份也提出推動資源循環產業發展,培養資源循環產業與一批資源玄幻骨干企業的目標。
例如,浙江省提出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推動杭州、寧波、嘉興加快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建設,2025年底三市再生資源利用行業總產值突破250億元。
廣東省提出,支持培育一批回收循環利用骨干企業,通過“揭榜掛帥”“賽馬”機制,開展重大技術裝備科技攻關,引導行業集聚化、規模化、高值化發展。
……
環保行業作為政策驅動型行業,對政策風口的依賴性較強。在去年,不少環保企業已經抓住此次機會,積極布局資源循環領域,并成立相關公司。(詳情點擊:成立資源循環公司,僑銀搶先一步布局萬億市場)
資源循環不僅可帶動環保設備制造商及上下游發展,“兩新”工作對智能化、綠色化裝備的需求,還可刺激客戶對智慧水務、運維水平的需求,為掌握相關技術與能力的環保企業提供施展空間。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