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堅持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要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力,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工作格局。在法治方面,要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運用好、鞏固拓展好依法督察、嚴格執法、嚴肅問責等剛性約束手段,以良法善治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在市場方面,要繼續推進排污權交易,進一步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不斷豐富交易主體、交易方式,提升市場活躍度,更好發揮其引領企業低碳轉型和行業低成本減排的作用。在科技方面,要堅持向科技要減排、要管理、要質效,以實施京津冀重大專項以及相關重點專項為抓手,加強相關理論方法、成因機理、過程路徑等方面研究和技術攻關,要出好成果、出管用的成果,推動實現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在政策方面,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統籌謀劃和推進,增強環保政策與財稅、投資、價格、產業、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推動優化生態文明領域財政資源配置,完善綠色稅收政策,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強化價格政策支持,匯聚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合力。
第五,堅持發揮深化改革的牽引作用。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改革任務,不能簡單機械地認為發布幾個政策文件、出臺幾項制度,就已經落實好改革任務、實現了改革要求。要堅持守正創新,突出改革實效,注重以實踐中能不能落地、問題有沒有解決、制度是不是完善來評價改革成效。還要強化前瞻性、戰略性、綜合性研判,以改革的精神和創新的手段,讓各項舉措不斷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一是針對固根基、強功能的改革任務,比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排污許可等,要進一步細化分解,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工作機制、管理制度,使已有政策制度更好發揮作用。二是針對補短板、填空白的改革任務,比如固體廢物環境監管、新污染物治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要加強整體謀劃設計,進一步明確改革方向和重點,科學研究出臺新政策新制度。三是針對領域銜接、要素協同的改革任務,比如生態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科技體制改革等,要堅持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推動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進一步優化完善體制機制,形成系統完整、嚴密有效的制度體系。
(四)聚焦關鍵領域集中開展攻堅
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要抓住關鍵、一鼓作氣、分類推進,以更高標準打好標志性戰役、產出標志性成果。具體來說,要重點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聚焦“三個明顯改善”。即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大氣污染治理,以降低PM2.5濃度為主線,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把移動源減排作為新的突破口,推動與固定源、面源減排協同發力,重點推動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要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以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為抓手,以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為牽引,著力推動長江流域總磷、黃河中下游總氮污染控制,加強太湖、巢湖、滇池、洱海等湖泊藍藻水華防控,確保長江、黃河干流水質穩定保持Ⅱ類、重要湖泊水質保持穩中向好、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穩定改善。要統籌推進美麗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提升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效能,大力實施農村環境整治,進一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二是聚焦“三個基本消除”。即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劣Ⅴ類斷面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這是工作的主要難點。要圍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以及“兩湖”、成渝、天山北坡等區域,進一步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區域聯防聯控機制,既加強監督,推動標本兼治,又注重幫扶,強化精準防控。應急減排是應對重污染天氣過程的關鍵一招,也是兜底的一招,要做到早研判、早預警、早行動,把減排量拿到手才是硬道理。要聚焦黃河部分支流等劣Ⅴ類水體,科學分析污染來源和變化規律,科學區分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影響,加強精準治理、精準幫扶,如期實現劣Ⅴ類斷面基本消除目標。要圍繞城市黑臭水體和國家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持續開展專項整治,鞏固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扎實推進縣級城市(含縣城)和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健全完善防止返黑返臭長效機制。
三是聚焦“三個有效保障”。即生態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環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核與輻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這是工作的底線要求。要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統一監管,推動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聚焦“一廢一庫一重”,強化固體廢物等生態環境風險防控,做好隱患排查化解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切實保障生態安全。要圍繞城市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以及受污染耕地、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建立健全標準規范和風險防控體系,切實抓好飲用水安全和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有效保障環境健康。要強化監管能力建設,加快建設與我國核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核安全監管體系,有效降低全國放射源輻射事故發生率,不發生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表2級及以上事件或事故。
三、全力做好2025年生態環境重點工作
2025年是全面落實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深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一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全面收官、研究謀劃“十五五”規劃體系的承上啟下之年。做好今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準確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更加有效防控生態環境安全風險,更大力度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持續改善,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加快形成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為導向的美麗中國建設新格局。具體來說,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