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ㄊ耍┰鰪娻l村文化影響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傳承,強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實施傳統工藝振興工程,開展古樹名木復壯及古樹群保護。推進中國傳統節日振興,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培育壯大鄉村文化產業,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提升鄉村旅游質量效益,加快數字賦能鄉村文化產業。
七、深入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十九)加快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廣綠色生產技術,鼓勵測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機肥,降低經濟作物化肥施用強度,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發展節水旱作農業。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行農業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加強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監測評估。穩步推進農業減排固碳,推廣免耕少耕播種技術,降低農業甲烷和畜禽養殖臭氣排放,加快老舊農機報廢更新和綠色技術裝備應用,開展農業減排固碳技術攻關。
(二十)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推進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養生息,完善耕地輪作休耕、草原保護等制度,實行天然林保護與公益林并軌管理,開展重點河湖治理修復。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深入實施長江十年禁漁,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開展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治理,推進河湖庫“清四亂”,保護和修復小微濕地,推進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建立農村生態環境監測評價制度。
(二十一)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落實自然資源資產權益,健全調查監測評價體系,開展生態產品總值核算,健全碳排放權、排污權、用水權交易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推進生態綜合補償,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進生態保護補償市場化發展。開展鄉村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打造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加大綠色金融支持。
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增進農民福祉
?。ǘ┩七M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提高路網通達水平,加快農村公路骨干路網提檔升級和基礎網絡延伸連通,深化推進“四好農村路”、城鄉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強化供水安全保障,因地制宜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l展,實施小型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和改造,加強中小型水源保障工程建設,實施水質提升行動。優化能源供給,鞏固提升農村電網,發展清潔能源。提升農房質量安全水平,持續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推動現代宜居農房建設。
(二十三)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因地制宜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引導農民開展戶內改廁,完善農村廁所建設管理制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機銜接,鼓勵聯戶、聯村、村鎮一體處理。分類開展生活污水治理,以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為重點批次推進實施,基本消除較大面積黑臭水體。提高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進源頭分類減量、就地就近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完善收運處置,提升有毒有害垃圾處置能力。提升村容村貌,開展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和村莊清潔行動。
?。ǘ模┓€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優化縣域教育布局,改善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建設城鄉學校共同體,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加強教師培養培訓。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應對重大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保障,開展老年和婦幼健康、優生優育服務,因地制宜建設公共健身設施。完善基礎民生保障,健全養老服務網絡,根據各地情況和農民實際需求,推進敬老院等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提質增效,積極發展互助養老,堅決不搞“一刀切”。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做好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等關心關愛服務,發展普惠托育服務。
?。ǘ澹┩晟妻r村社區服務設施。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安排農村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改善服務條件;盤活利用閑置設施用于社區服務,有序推動現有設施“一室多用”。提升農村社區服務設施效能,鼓勵群團組織、合作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參與建設管理和提供服務。
?。ǘ┘涌鞌底粥l村建設。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實施智慧廣電鄉村工程,推動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構建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加快管理服務數字化,推進“互聯網+”、“智慧廣電+”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加強鄉村教育、醫療、文化數字化建設。持續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
?。ǘ撸﹥灮l村規劃建設。因地制宜編制村莊規劃,優先建設既方便生活又促進生產的項目,引導農民參與村莊規劃建設管理,嚴禁違背農民意愿搞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各類已建設施,嚴禁使用財政資金建設景觀項目。開展鄉村建設評價。健全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運行管護機制,建立工程建設與管護機制同步落實制度,編制管護責任清單,合理分擔管護成本,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鄉一體化管護。
九、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ǘ耍╈柟毯屯晟妻r村基本經營制度。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做好與不動產統一登記有序銜接,依法糾正撂荒承包地、破壞耕地生產能力等行為。建立健全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健全土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促進農民合作經營。鼓勵小農戶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運行管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嚴控集體經營風險和債務規模。
?。ǘ牛┥罨r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完成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允許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優先保障鄉村全面振興用地需求,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強化鄉村發展用地保障,省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落實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和設施農業用地保障政策,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統籌安排農業農村發展用地。規范有序穩妥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可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