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應用,有效降低生態環境重點管控單元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深入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推動城市移動源結構優化和高效監管,推進揚塵精細化管控。源頭解決餐飲油煙及惡臭異味擾民問題。規范室外照明設施建設管理。建設城市污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有序推進城區建設“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麗河湖,實現城區水環境長治久清。沿海城市深入推進美麗海灣建設,“一灣一策”協同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和岸灘環境整治。持續提升垃圾分類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建筑垃圾治理體系,加強各環節規范管理。
三是提升城市生態宜居品質。統籌推進生態廊道、通風廊道、城市綠道、景觀廊道及基礎設施一體布局,利用街頭、社區小微空間等見縫插綠。加強城市濕地生態和水環境修復。大力推進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要求納入城市規劃建設和相關標準,支持建設一批生物多樣性開放地、體驗地。持續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智能應用噪聲地圖,全面推動寧靜小區建設。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鼓勵積極發展綠色旅游,打造城市生態文化品牌。
四是提升城市環境健康安全保障能力。優化城市備用水源地布局。提高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監管覆蓋率。以一次性塑料制品為重點,加強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利用、末端處置全鏈條治理。健全生物安全監管預警防控體系。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效提升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開展居民生態環境健康素養提升行動。
五是提升城市數智治理效能。加強數字賦能,提高生態環境監管治理協同水平,推動生態環境領域數據平臺與城市智能中樞等共性支撐平臺互聯互通。豐富綜合集成、多領域協同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建立健全從山頂到海洋“天空地海”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實現智慧高效生態環境數字化監測。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搭建統一時空基底。聚焦住宅電梯、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環衛、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等,分類推進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加強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建設,激發城市基層環境管理活力。
問:《實施方案》提出了哪些激勵性政策舉措?
答:《實施方案》提出美麗城市建設的激勵性政策舉措,調動各方面共建共享美麗城市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是引導建設各類美麗細胞。持續推動低碳、宜居、清潔、寧靜、和諧的生態社區建設。鼓勵引導各類園區、廠礦企業、學校、街道、庭院等開展豐富多彩的綠色、清潔、零碳引領行動。推進不同類型城市、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打造能源清潔化、產業綠色化、排放減量化、資源循環化的協同創新模式。
二是多渠道加強資金支持。以城市為載體探索區域性環保建設項目金融支持模式。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在美麗城市建設中發揮作用,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加大美麗城市建設信貸支持力度。鼓勵開發性金融機構發揮政銀合作、中長期貸款優勢,創新融資模式。
三是推行公開展示。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美麗城市建設展示平臺,向社會公開美麗城市建設進展成效、經驗做法等,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美麗城市建設評價、優秀案例推薦。鼓勵各城市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多種渠道展示美麗城市建設成果,形成人人參與、人人行動的生動局面。
問:如何抓好《實施方案》的組織實施?
答:為確保《實施方案》落地見效,從3個方面提出了加強組織實施的有關要求。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推動落實美麗城市等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重點事項。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指導、調度。各城市對美麗城市建設工作負總責,建立完善責任體系和任務推進機制,做好規劃制定、組織實施、監測評估等工作。
二是強化部門協同。生態環境、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加強本領域相關工作與美麗城市建設協調聯動。
三是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鼓勵若干城市改革創新、先行探索,發揮在破解生態環境治理難題、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增進民生環境福祉等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