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星火?鏈網”的賦能與實踐
隨著骨干節點陸續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星火?鏈網”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成熟。從最初支持如產品追溯等參與主體較小的增信類服務,到逐漸探索應用于多主體參與、更多數據類型交互的高價值傳遞場景中,如司法存證、公共資源交易、跨境貿易等,在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發展、提升社會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賦能民生服務持續革新、推動金融科技守正創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今年央視龍年春晚上,采用基于“星火?鏈網”的底層基礎設施進行了百萬數字門票放送活動,鑄造超過200余萬張數字門票,總價值超過1.5億人民幣。
劉陽進一步介紹了一個典型“星火?鏈網”場景——產品數字護照,是特定于產品的、可通過數據載體電子化訪問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可持續信息數據集,可采集核驗產品從設計、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所關聯的各類數據信息。根據歐盟的相關法案要求,到2027年2月份,涉及電池、鋼鐵、紡織、電子等關鍵產品在歐盟境內的銷售和使用,都必須提供產品數字護照。
然而,構建一套產品數字護照的系統、平臺、應用和體系非常復雜。因為這些數據并非由一家企業或機構所掌握,共享和使用這些數據需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這就要求提供一系列的訪問控制機制和身份管理。所以中國信通院基于“星火?鏈網”的基礎設施,正在嘗試構建國內產品數字護照注冊管理中心等平臺,旨在2027年前能做好在基礎設施、機制等相關系統平臺應用的準備工作,進而能夠保障我國與歐盟等地區在相應重點領域產品方面,展開更加便利化、數字化的跨境貿易與合作。
05下一步工作思考
最后,劉陽也分享了對下一步工作的三點思考:
第一,數字技術的演進和發展速度極快,應緊密跟蹤和深入研究新型數字技術的發展,加快對數據基礎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
第二,發揮“星火?鏈網”在構建大規模可信協作網絡方面的優勢,聯合多方生態伙伴,共同運營;
第三,通過邊建設、邊運行、邊應用的模式,在發展的過程中選擇物聯設備管理、工業數據共享、跨境數據流通、AI大模型等重點領域,打造標志性場景。
從而通過“星火?鏈網”數字基礎設施,更好賦能數據要素價值的釋放,持續推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全域數字化轉型。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