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六場召開,會上,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曉冬介紹了哈爾濱市的生態環境并分享了近年來哈爾濱市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發生的四方面積極變化。
“十四五”以來,我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前端引領、源頭控碳作用,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超低排放改造6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22臺。
危險廢物收集處置能力不斷提升,年處置量從2020年的39.25萬噸提升至去年的66.25萬噸,2023年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考核全省第一,輻射安全態勢持續保持平穩,牢牢守住了哈爾濱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立足全面構建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結合實際加快生態環境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嚴格實行“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積極服務項目綠色布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持續實施磨盤山水源保護區生態補償,累計投入資金4.47億元。制定修訂《哈爾濱市松花江新發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哈爾濱市磨盤山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地方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出臺松花江重點流域“一河一策一圖”應急響應方案。探索實施“一企一策”“一域一策”清單式執法、巡邏執法和排污許可審批執法雙促進等監管措施。完善監測網絡,監測能力不斷提升,建成空氣自動站22個,覆蓋全市各區縣;建成水質自動站31個,覆蓋具備建站條件的所有重點管控斷面;建成噪聲自動站20個,覆蓋全市各區縣。
在媒體提問環節,哈爾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于乃利表示,哈爾濱市水環境治理體系逐步完善。我們堅持污染減排與生態擴容“兩手發力”,以水環境治理為基礎,開展生態流量調控、污水再生利用、生態緩沖帶和濕地修復。累計投入100余億元用于流域治理,公濱、阿什河、群力西等一批污水處理廠陸續建成投運,阿什河水質由劣五類躍升為四類,何家溝黑臭水體蝶變為生態廊道,蜚克圖河少陵河持續消劣,市民親水空間進一步拓展。
此外,哈爾濱市水環境監管能力不斷提升。我們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累計排查溯源整治各類排口4600余個,倒逼岸上城鄉污染源頭整治;對全市130余個河湖重點斷面、重點排污口水質進行監測,及時分析研判;實施“一域一策”執法監管,針對工業企業、國省控斷面、入河排口的生態環境“巡邏式”監管執法落地見效,實現精準治污、靶向施策。
于乃利副局長表示,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松花江“母親河”,緊緊圍繞“美麗河湖”建設,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三方面協同治理、統籌推進,以更高標準、更有力舉措,為建設人水和諧的美麗哈爾濱貢獻生態環境保護力量。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