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江西公布第十四批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典型案例(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領域)

時間:2024-10-29 10:47

來源:江西環境

評論(

據公開獲悉,近日,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公布了7起“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領域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包含未按操作規程進行檢測、人工干擾檢測過程、未開展分析直接出具監測數據、銷毀原始記錄等違法行為。

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有效發揮多部門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持續加強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監管,嚴厲打擊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助推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從各地查處的案件中選取7起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領域典型案例進行公布,并對宜春、贛州、吉安、九江、上饒、鷹潭等6市生態環境部門在查辦案件中的突出表現提出表揚。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包括:

一、銅鼓縣某公司未按規范要求對汽車尾氣進行檢測并出具虛假檢驗報告案

【案情簡介】

2024年5月7日,宜春市銅鼓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對銅鼓縣某汽車檢測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經查看監控發現該公司在對部分車輛開展環檢工作時,未按操作規程將流量分析儀喇叭口插入汽車排氣管,而上述車輛檢測報告結論顯示均為合格。經核實,該公司未按照規范對機動車進行排放檢驗,偽造了7輛機動車的排放檢驗結果并出具了虛假檢驗報告。

【查處情況】

該企業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應當依法通過計量認證,使用經依法檢定合格的機動車排放檢驗設備,按照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制定的規范,對機動車進行排放檢驗,并與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聯網,實現檢驗數據實時共享。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及其負責人對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的規定。宜春市銅鼓生態環境局對其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查處,對該企業處罰13.5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1260元。

【啟示意義】

生態環境部門借助監控視頻信息發現問題線索,結合現場檢查情況、過程數據分析、視頻監控等手段,及時收集違法證據,有力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違法行為,對規范機動車檢測機構作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江西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涉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案

【案情簡介】

2024年6月24日,根據上級轉辦問題線索,贛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贛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江西省贛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對江西省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現場調查核實。發現江西省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22—2024年向排污單位出具的270份環境檢測報告的噪聲監測原始記錄單(機打單)均顯示噪聲測量時長為1分鐘或10分鐘,但實際有118份環境檢測報告的噪聲實際監測時長不超過1秒鐘,254份噪聲實際監測時長不超過10秒鐘。經進一步調查發現,該公司采樣人員現場開展噪聲監測時均會按照規范要求設定噪聲監測時長,但為節約時間、圖快捷方便,儀器啟動檢測后便會立即人工干擾檢測過程,嚴重縮短噪聲監測時長,并將獲得的虛假噪聲監測值向排污單位出具環境檢測報告。

江西省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22—2024年與排污單位簽訂的涉及噪聲檢測合同共計111份,涉嫌噪聲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所得金額17.0520萬元,達到《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2022年修訂版)第七十三條規定的立案追訴條件。

【查處情況】

該公司涉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的違法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的規定,2024年7月17日,贛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贛州市市場監管局將該案移送贛州市公安機關。2024年8月8日,贛州市公安機關對該案予以立案偵查,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啟示意義】

環境監測數據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性數據,是生態環境部門實施環境管理的“頂梁柱”,是排污單位及時發現環境管理問題的重要抓手。作為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的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本應出具客觀真實、準確可靠、具有社會公信力的檢測報告,但其卻在采樣、實驗、報告編寫等環節弄虛作假、偷梁換柱,出具虛假環境檢測報告違法獲利。本案中,贛州市生態環境局和贛州市市場監管局高效協作,成立執法、監測、數據錄入與分析工作專班,聯動開展現場調查。通過對龐大數據剝繭抽絲、分析梳理和拓展關聯,全方位調查取證,最終鎖定關鍵證據,查明案件事實,并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發揮行刑銜接優勢,提升辦案質量和打擊質效。

三、贛州市某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涉嫌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

【案情簡介】

2024年7月31日,根據上級轉辦問題線索,贛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對贛州市某環保技術有限公司開展現場檢查。經查,編號為“**環保(2023)第W11-001號”報告顯示,監測點位DA002的NO、NO2和NOX三次檢測結果的平均值分別為81.7mg/m3,3.6mg/m3,128.9mg/m3,且該報告所附原始記錄顯示,采樣人員使用“ZR-3260D型低濃度自動煙塵綜合測試儀(HL-47)”對有組織廢氣監測因子NOX采集3個樣品,編號分別為“F2311-001、F2311-002、F2311-003”,但執法人員未在該采樣器中找到對應的電子原始記錄和測量數據,涉嫌手工原始記錄與電子原始記錄不一致及未開展分析直接出具監測數據。

【查處情況】

該公司上述違法行為符合《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第五條“偽造監測數據”的“(六)未開展監測、分析直接出具監測數據”的情形,涉嫌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2024年9月4日,贛州市生態環境局對該公司作出如下行政處理:1.將該公司弄虛作假行為及涉案人員信息向社會公布并上報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一般失信行為,時限為一年),實現數據共享和聯合懲戒;2.禁止該公司參與相關環境監測購買服務或委托項目。同時,贛州市生態環境局將該公司涉嫌出具虛假、不實檢測報告違法違規問題移交贛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處理。

【啟示意義】

監測數據是否客觀、真實、準確,事關科學決策、市場公平和政府公信力。近年來,因第三方檢測機構大量出現且業務快速普及,個別第三方檢測機構為搶占市場、提高利潤,通過減少實際采樣人員、縮短采樣時間、不實地采樣直接編造監測數據等方式壓縮檢測成本,壓低市場價格,擾亂環境檢測市場,嚴重破壞環境管理秩序。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在查辦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案件過程中,可將環境檢測設備作為發現數據造假問題的突破口,重點排查檢測設備是否有原始監測數據、原始數據是否與監測報告出具數據一一對應、是否符合邏輯等進行判斷。

四、吉安市青原區某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涉嫌出具虛假檢驗報告案

【案情簡介】

2024年6月27日,吉安青原生態環境局根據上級交辦線索,執法人員赴吉安市青原區某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進行了現場核查。經現場查看該公司機動車檢測的留檔視頻,發現三輛車輛存在開展雙排氣管雙怠速檢測中,雖對雙排氣管插入了檢測探頭,但車輛后右排氣管中檢測探頭未接入煙氣檢測設備,檢測人員未停止檢測并出具合格的檢測報告。同時,在尾氣檢測過程中,出現了可見黑煙現象,檢測人員未停止檢測并出具了合格的檢測報告單。依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9號)《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吉安市青原區某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上述行為可初步判定為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

【查處情況】

2024年6月28日,吉安市青原生態環境局對該案件予以立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條、《江西省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參照《江西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規定(2023)》對吉安市青原區某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作出如下行政處罰:1.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2280元;2.罰款人民幣10萬元。

【啟示意義】

此案件為青原區首例查處的機動車檢測機構弄虛作假案件,有力打擊了機動車檢測機構弄虛作假違法行為,充分發揮了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

五、九江市經開區江西某檢測有限公司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案

【案情簡介】

2024年5月,九江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根據上級交辦線索,前往江西某檢測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核查,發現該公司無辦公人員在場,大量基礎采樣設備、臺式電腦主機、文件檔案資料等均不知去向,于是通過“江西省自行監測管理系統”及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收集了該公司2023年-2024年間部分檢測報告、原始記錄、合同等資料,調閱了現場追回的4臺噪聲測量儀中電子存儲數據,調取了人員變動等資料,對該公司有關人員進行了現場調查詢問,發現該公司存在銷毀原始記錄、改變噪聲監測方法及偽造噪聲監測時長、偽造監測數據情況。

【查處情況】

該公司的違法行為符合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篡改監測數據的情形和偽造監測數據的判定情形。九江市生態環境局對該公司弄虛作假行為及涉案人員信息向社會公布并上報至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一般失信行為,時限為一年),實現數據共享和聯合懲戒;禁止該公司參與九江市生態環境部門自即日起的環境監測購買服務或委托項目;并將其涉嫌出具虛假、不實檢測報告的相關違法違規線索移交九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處理。

【啟示意義】

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該案對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發揮出了警示教育震懾作用,切實保障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提高環境監測數據公信力和權威性。

六、上饒市某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機動車排放檢驗弄虛作假案

【案情簡介】

2024年3月,接省生態環境廳執法監督幫扶交辦問題線索,反映上饒市某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涉嫌機動車排放檢驗弄虛作假。上饒市生態環境局立即派出執法人員對該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經調閱現場監控視頻發現,該公司于2023年8月8日和8月11日分別對車牌號為贛AXXXX6、贛EXXXX3的兩輛機動車開展排放檢測,檢測過程中工作人員無采樣動作、未將采樣管插入汽車排氣管、未將轉速儀放置在發動機上測量、并在車輛排氣黑煙較大的情況下,對上述兩輛車均出具了檢驗合格報告。上述行為涉嫌構成未按照規定的檢驗方法、技術規范進行檢驗就完成排放檢驗,并出具排放檢驗合格報告的違法行為。

【查處情況】

經查看該企業現場監控視頻和上饒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平臺視頻,并對企業相關人員調查詢問,證實該企業違法行為屬實。該企業弄虛作假行為違反了《江西省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第二十二條:“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二)按照規定的檢驗方法、技術規范進行檢驗,出具真實、準確的檢驗報告”之規定。上饒市生態環境局責令該公司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依法作出罰款1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

【啟示意義】

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作為檢驗機動車尾氣是否達標的專業機構,是移動污染源“源頭治理”的關鍵一環。機動車排放檢測機構只有規范進行采樣檢測,確保檢測數據真實準確,反映尾氣排放實際情況,才能保證被檢車輛尾氣達標排放,從而達到污染防治的目標。緊盯第三方檢測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對機動車排放檢測過程中存在的違法行為“露頭就打”,也警示了市場上各機動車排放檢驗檢測機構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檢驗,依法依規出具檢驗報告,否則不僅可能導致超標尾氣排放車輛上路,影響空氣質量、損害公共利益,其單位本身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七、江西某檢測有限公司出具虛假檢測報告案

【案情簡介】

2024年1月13日,鷹潭市貴溪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對江西某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現場執法檢查時發現,由江西某檢測有限公司出具的2023年11月廢水自動監測設備比對監測報告中載明江西某檢測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12日上午11時33分、12時32分、15時32分在江西某科技有限公司污水排口進行采樣。經調閱視頻監控錄像,并詢問當事人調查核實,江西某檢測有限公司采樣人員開展比對監測時,將采集三個不同時間點的水樣混合后,再重新分裝成三個時間點水樣,系偽造廢水水樣,出具了內容虛假的比對監測報告。

【查處情況】

江西某檢測有限公司的行為違反了《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2024年1月23日,鷹潭市貴溪生態環境局將問題線索移交給貴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理。2024年3月8日,貴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對江西某檢測有限公司作出罰款3萬元的行政處罰。

【啟示意義】

近年來,少數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為攫取非法利益,置公眾環境利益于不顧,采取弄虛作假方式,違規開展檢測服務,不僅干擾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而且影響了生態環境部門的科學決策,性質極其惡劣。執法人員通過線索深入調查,仔細核對排放口污染源動態管控平臺錄像、檢測報告采樣時間及影像資料等信息,鎖定檢測公司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重要證據,并加強部門聯動,及時移交相關主管部門依法處罰,有力打擊了檢測公司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環境違法行為,形成強力震懾,確保監測數據客觀真實,倒逼包括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在內的環保服務機構健康、規范發展,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發揮法治保障作用。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