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以上問題,姜威提出了思考和建議。
一是發揮政策積極引領,強化水資源利用剛性約束。
再生水產業是實現城市水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支撐,是節約城市總體水量指標的重要保障。基于再生水的可替代性特征,更加需要政策的剛性引領和約束,推廣再生水利用替換優質水資源,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水資源利用模式。
強化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建立再生水計劃考核和監督管理并嚴格執行,具備再生水供水條件的用戶,應按照要求必須使用再生水。
對工業園區、耗水大戶等統籌規劃,優先配置市政公共管網或專線管網供應再生水,為再生水利用提供設施前提和基礎。
二是逐步推行再生水價格放開,助力再生水持續發展。
在價格方面,2021年發布《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健全價格機制。建立使用者付費制度,放開再生水政府定價,由再生水供應企業和用戶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自主協商定價。對于提供公共生態環境服務功能的河湖濕地生態補水、景觀環境用水使用再生水的,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
再生水價格形成是一個復雜系統,受到多元因素的影響,包括企業生產成本、合理盈利及稅金、管網投資機制、水資源配置條件、取水監管、政府財力、支持力度和常規水源價格等。因此放開政府定價不能等同于價格只需企業和用戶雙方磋商,仍需要政府方的參與。
2023年9月,北京印發的新版《北京市定價目錄》中取消了對再生水的政府定價,《通知》也明確了使用再生水的用戶不繳納水資源稅和污水處理費。同年11月,北京市價格協會發布了團體標準《再生水供用雙方協商價格行為指南》,雙方可根據指南協商確定再生水價格。
《指南》按用途及使用方向將再生水分為兩大類二十四小類,采用差別定價法協商。其中也提到了如果協商不成功,還需要政府方的參與撮合。
“從以上過程看出,再生水價格放開是一項體系性政策調整,我們認為不能‘一放了之’,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保障行業平穩過渡、供用雙方相互適應、配合。”姜威指出,再生水本身具備資源性和的可替代性的屬性,再生水水價需要充分考慮與常規水源價的差價空間,以價格優勢贏得市場,同時水價應覆蓋企業成本,并且延續實施使用再生水價免征污水處理費和水資源稅等鼓勵政策,保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再生水屬于一種特殊商品,價格應當反映再生水價值,調解經濟社會中水資源及環境資源供求關系,價格形成機制應當由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相結合形成。
另外,再生水價格應滿足多樣需求,實現優質優價,針對差異化供水可實行差別定價;參考自來水定價中階梯水價措施,再生水供水可采用“累退”價格機制 ,用的越多越便宜,這樣能鼓勵用戶多用再生水。
三是加強社會認知宣傳,提升潛在用戶用水積極性。
政府層面,應當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媒體、公共場景等宣傳方式,普及再生水作為城市第二水源,對于城市經濟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碳達峰碳中和、節水城市建設、城市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義。提升再生水的社會認可度,推動產業發展。
企業層面,利用企業營業廳、微信、公開網頁、公眾號等多渠道宣傳企業價值、形象,提升影響力;提高再生水供水水質保障、建立標準化管理和服務體系,提供給用戶更專業、更便捷的服務,提升用戶體驗感。
天津中水有限公司
通訊地址:天津市河西區珠江道津典時代商業街B區9-11
郵編:300221
電話:022-88488515
傳真:022-88488525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