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二十余載的高速發展后,我國水務行業取得了顯著成就。環境治理效能和城鄉人居環境均得到了顯著改善,環境治理服務企業的專業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如何從政策、機制、市場等維度,推動水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產業驅動的關鍵。水務行業未來將走向何方?首先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其次需要行業的推動。
在經歷了二十余載的高速發展后,我國水務行業取得了顯著成就。環境治理效能和城鄉人居環境均得到了顯著改善,環境治理服務企業的專業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但高速發展的背后也有一些環節被忽視,例如廠網的一體化聯動問題(特別是按效付費方面)、各級排水管線間的協同性問題(市、縣、鎮、街,主管與支管等)、雨季溢流污染問題等。此外資源化循環利用也是當期行業關注的重點,例如污泥資源化利用、再生水循環利用等。智能化運營也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包括精準曝氣、智能加藥等。如何從政策、機制、市場等維度,推動水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產業驅動的關鍵。
水務行業未來將走向何方?首先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其次需要行業的推動。
01觀察政策發展變化
關于排水體系,國內近年來發布了不少政策文件。
廠網一體化方面:
1) 推廣實施供排水一體化,“廠—網—河(湖)” 一體化專業化運行維護,保障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3) 推動建立廠網統籌的城市生活污水專業化運行維護管理模式。
雨季溢流污染方面:
1)推進雨季溢流污染總量削減。鼓勵各地在完成管網建設改造的前提下,建設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凈化設施;
2)因地制宜穩步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合流制地區因地制宜采取源頭改造、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破損修補、管材更換、增設調蓄設施、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措施。
管網方面:
1) 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
2) 加大污水管網排查力度,推動老舊管網修復更新;
3)實施污水收集管網外水入滲入流、倒灌排查治理。
污水方面:
1)以集中處理方式為主,合理建設分布式、小型化污水處理設施;
2)大中型城市可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推進建設,建制鎮適當預留發展空間。土地資源緊缺的城市可建設全地下/半地下式污水處理廠。
再生水方面:
1)推動實現分質、分對象供水,優水優用;建設資源能源標桿再生水廠;鼓勵從污水中提取氮磷等物質;
2)放開再生水政府定價,由再生水供應企業和用戶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自主協商定價;
3)堅持以需定供、分質利用、就近利用,擴大再生水利用場景。
污泥方面:
1)在實現污泥穩定化、無害化處置前提下,穩步推進資源化利用;
2)重點推動市政污泥處置與垃圾焚燒有效銜接,提升協同處置效果;
3)鼓勵有條件的大中型城市適度超前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和規模化污泥集中處理處置設施。
智能化方面:
1) 推行排水戶、干支管網、泵站、污水處理廠、河湖水體數據智能化聯動和動態更新;
2) 推廣建設智慧水務管理系統,開展全過程智能調控與優化,實現精準曝氣與回流控制、泵站變頻調控與負載匹配、數字計量精準加藥等。
2021年6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
補齊城鎮污水管網短板,提升收集效能。推廣實施供排水一體化,“廠—網—河(湖)”一體化專業化運行維護,保障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在實現污泥穩定化、無害化處置前提下,穩步推進資源化利用。鼓勵采用熱水解、厭氧消化、好氧發酵、干化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鼓勵采用污泥和餐廚、廚余廢棄物共建處理設施方式,提升城市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水平。
系統規劃城鎮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合理確定再生水利用方向,推動實現分質、分對象供水,優水優用。建設資源能源標桿再生水廠。鼓勵從污水中提取氮磷等物質。鼓勵工業園區與市政再生水生產運營單位合作,推廣點對點供水。
強化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弱項,提升處理能力。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大的地區宜以集中處理方式為主,人口少、相對分散,以及短期內集中處理設施難以覆蓋的地區,合理建設分布式、小型化污水處理設施。
推行排水戶、干支管網、泵站、污水處理廠、河湖水體數據智能化聯動和動態更新,開展常態化監測評估,保障設施穩定運行。
合流制排水區因地制宜采取源頭改造、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破損修補、管材更換、增設調蓄設施、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措施,降低合流制管網雨季溢流污染,提高雨水排放能力,降低城市內澇風險。
2022年1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推動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廠網一體化”。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