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清潔的飲用水是蘇伊士一直以來的使命之一。隨著地球上水資源的日益稀缺,我們正在整個水循環的各個階段開發創新技術,目標是通過數字技術解決水損問題,提高飲用水管網的效率,并發掘新的水資源。
蘇伊士的解決方案包括地下水人工補給、污水再利用和海水淡化等,其中,污水再利用和海水淡化的案例已做過多次分享。今天,我們將重點介紹地下水補給的技術和實際應用。
地下水是地球最大的淡水庫,人類用水中有六到九成來自地下水。地下水在條件有利時期(雨雪量大、耗水量小)會上升,在不利時期(旅游旺季、灌溉或工業大量耗水等)則會下降。(點擊文末相關閱讀:說說你可能不知道的地下水)而隨著全球干旱日益加劇,氣候變化正在破壞地下水這一天然的水源補給。
在蘇伊士,我們深諳地下水人工補給的技術,該技術已經在一些國家被廣泛應用了幾十年,其目的是增加或保持適當的地下水儲水量。這一方法有助于在不依賴氣候變化影響的情況下,在一年中的任何時間隨時應對水資源供應的挑戰。被注入地下的水可能來自河流,在澳大利亞等國家,這些水則來自凈化處理后的污水,通過盆地或專用井滲透,然后在需要的時候經過特定設施將其從地下水位中回收。
根據季節的不同,這種巧妙的解決方案可以將水注入地下水,并在缺水期間從特定設施中回收積累的水。該技術的優點是占地面積小,不需要水池,只需要安裝一口井。而且由于水流持續進出井眼,減少了堵塞,因此維護要求低。
例如,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過去8年來,配備了這種可逆井解決方案的地下水位定期用Bolivar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水進行補給,這些水而后被用來灌溉城市北部的農田。
··
該解決方案也將使經常面臨水資源短缺的法國Porquerolles島看到曙光。在夏天,該島不得不用船運輸引入淡水。在未來的幾年里,島上將配備可逆井,進而享受當地的淡水資源。在冬季,地下水位將通過水下管道進行補給。
在中國,《地下水管理條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實施,該條例明確了地下水補給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在2022年9月舉行的相關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部長透露,截至2021年12月底,華北地區的地下水補給量累計已達到800億立方米。這表明中國在不斷推進有關地下水人工回補的相關建設,特別是在華北地區,地下水補給的工作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