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動交通運輸設備更新。
11、推動運輸車輛設備更新。加大公共領域新能源車輛推廣應用,支持老舊新能源車輛和動力電池更新換代,到2027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占比達到85%,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9000輛以上,更換公交車動力電池1.2萬個。力爭2025年底基本淘汰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鼓勵有條件地區淘汰國Ⅳ排放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省交通運輸廳、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負責)
12、推動船舶設備更新。鼓勵淘汰船齡達到老舊河船年限的內河航運船舶,推動新能源和LNG等動力船舶應用,力爭到2027年純電動內河集裝箱船舶投放15艘以上。(省交通運輸廳牽頭負責)
13、推動港口設備更新。鼓勵新增、更換和改造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港口作業機械、港內車輛、海事巡查等裝備,到2027年改造老舊儲罐200個以上。(省交通運輸廳、省應急管理廳牽頭負責)
(五)推動農業農村裝備設備更新。
14、推動農機裝備更新。淘汰報廢老舊農機,加大耕、種、管、收、烘各環節農機裝備更新力度,加快高效低耗智能農機推廣應用,爭取到2027年報廢更新農機14.9萬臺(套)。(省農業農村廳牽頭負責)
15、推動農業設施設備更新。支持各地開展種植、畜禽、水產等現代化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烘干等設施設備更新。到2027年,力爭改造提升老舊設施棚室20萬畝,實施300個規模養殖場設施設備提檔升級,實施30萬畝池塘標準化改造,完成2000艘以上漁船北斗終端等設施設備更新改造,改造智能綠色產地烘干中心200個。(省農業農村廳牽頭負責)
(六)推動教育文旅醫療設備更新。
16、推動教育領域設備更新。更新置換一批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先進教育教學與實習實訓設備、科研儀器設備,添置更新一批中小學理科實驗室儀器設備、信息化教學設備等,到2027年更新20萬臺(套)以上。(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負責)
17、推動文旅設施設備更新。開展索道纜車、游樂設備、演藝設備、景區智能設備等更新提升,推廣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智能穿戴等技術的應用,到2027年累計更新文旅設施設備60臺(套)以上。(省文化和旅游廳牽頭負責)
18、推動衛生健康領域設備更新。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裝備和信息化設施迭代升級,鼓勵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快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和信息化設施更新,到2027年力爭更新24萬臺(套)。推動醫療機構開展病房改造,補齊病房環境與設施短板。(省衛生健康委牽頭負責)
三、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19、開展汽車以舊換新。開展汽車消費促進活動,支持各地開展新能源汽車進縣鄉、進園區、進機關活動。支持汽車報廢更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支持汽車置換更新。到2027年新車銷量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力爭達50%。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補齊縣城、鄉鎮充電設施建設短板,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到2027年新能源車樁比達到2:1。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放汽車消費券,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汽車消費金融支持力度,合理確定汽車貸款具體發放比例、期限和利率。將充(換)電設施用地納入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范圍,鼓勵對充(換)電設施給予建設運營補助。(省商務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能源局分別負責)
20、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結合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組織開展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以舊換新工作,有序淘汰非標電動自行車,推動電動自行車電池溯源管理。鼓勵生產商、經銷商讓利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放電動自行車換新消費券。(省消防救援總隊、省應急管理廳、省公安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分別負責)
21、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開展綠色節能家電促消費活動,支持各地開展家電以舊換新促銷活動。完善家電銷售與服務網絡,支持開設以舊換新專區,提供價格立減、取舊送新、免費安裝等“一站式”服務。(省商務廳、省供銷社牽頭負責)
22、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推動家裝樣板間進商場、進社區、進平臺。持續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組織開展家裝促銷活動,促進“互聯網+家裝”“互聯網+二手家居”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放家裝消費券,組織開展家具家裝下鄉。鼓勵金融機構提供低息信貸產品。(省商務廳、省民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分別負責)
四、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
23、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加大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完善社區回收網點、街道中轉站、區縣分揀中心布局,到2027年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數量超18000家、綜合分揀中心數量超100個。加快“換新+回收”“送裝+拆收”“以車代庫”等新模式發展。強化社會源廢棄物分類歸集、中轉貯存等回收設施用地保障,將其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用地范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相關規定的,可通過劃撥方式供地。保障廢舊物資回收車輛合理路權。(省商務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公安廳、省供銷社分別負責)
24、加大廢舊產品設備回收力度。鼓勵報廢汽車回收企業提供上門取車等便捷服務。鼓勵建立退役新能源設備拆除、拆解、運輸、回收、利用處置“一站式”服務模式。逐步構建以電池制造企業、第三方回收方為主體的規范化電池回收體系。力爭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約一倍,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分別負責)
25、促進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規范化。落實小型非營運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政策,加強汽車流通信息服務(二手車)系統建設應用,穩步擴大二手車出口規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集中規范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省商務廳、南京海關分別負責)
26、有序推進裝備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提升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辦公信息設備產品等再制造水平,推動發動機、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再制造產業發展,到2027年培育一批再制造領軍企業。推動風電、光伏等關鍵零部件設備再制造,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安全梯次利用。(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負責)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