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第25屆中國環博會順利閉幕,謀“新”求“質”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時間:2024-04-22 11:25

來源:環保圈

評論(

國際參與度持續回溫:27個國家與地區參展,全球76個國家與地區的用戶紛至沓來

關注面向未來的環境技術:聚焦資源循環、新興行業應用、初創企業

40場同期活動開辟多元產業交流渠道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2024年4月20日,第25屆中國環博會(IE expo China 2024)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落下帷幕。19.3萬平方米規模的亞洲旗艦環保展,匯集了2,457家高品質環保設備商、環保工程運營商和綠色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參與,為期三天的展會共吸引了90,120名專業觀眾蒞臨現場參觀交流。

image.png

慕尼黑博覽集團管理層成員Falk Senger表示:“在過去的25年里,中國環博會已然發展成為環境技術領域的一顆璀璨明珠,在推動環境科技進步方面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并促進了寶貴的合作關系。”

image.png

對于中國環博會在全球環保產業鏈中的角色定位,中貿慕尼黑展覽總經理江剛先生表示:“在當下環保企業普遍面臨增長困境和需求升級的背景下,本屆中國環博會成功舉辦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環保市場供需雙端的牽線搭橋,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環保企業了解真實的市場需求、明確行業發展趨勢、理清自身發展思路、找好企業市場定位。”

01 聚合產業核心力量,合力推進錯位發展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產業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抓住這一重要的轉型窗口期,就需要產業上下游生態圈更強有力的聯動合作。

伴隨著中國環博會從規模、質量到產業影響力的不斷突破,本屆展會共吸引了2457家各具資源與技術優勢的央企國企、外企、民企、初創企業、科技黑馬的同臺展示,產業鏈各細分行業的核心力量將各自的資源和優勢互通有無,合力推動央企國企聚焦于主責主業、民營企業專注于技術提升的錯位化發展,達成產業協同合作共贏。

image.png

維爾利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事業部總經理王亞東表示:“整個環保產業呈現多元化發展,競爭激烈,為助力行業走上高質量發展的軌道,我們公司一直堅持技術創新。今年展會現場,我們帶來了生物能源、替代燃料和分離等新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得益于中國環博會的影響力和行業號召力,我們有機會與上下游企業及客戶在一起展示交流,共謀可持續發展之道。”

在本屆展會中,多個細分領域展現出了逆勢上揚的態勢,供水排水、環境監測、膜分離技術以及大氣污染治理展區不僅是展示規模和企業數量保持了穩步增長,同時現場專業觀眾的關注度也持續高漲,充分說明當前環保產業正在從爭奪大賽道轉向深耕小賽道,產業驅動力正在從政策與投資驅動,轉向市場與技術驅動。

image.png

賽萊默(中國)有限公司高級業務增長經理雷振表示:“如今水務行業正在通向提質增效、節能降耗的綠色發展道路,我們今年也帶來了一些數字化、低排放的新產品。在展會現場,我們接待了來自全國的新老客戶,他們的到訪讓我們能持續地發掘一些新業務。”

02 聚焦新興市場應用,拓寬產業發展上限

隨著“雙碳”制度落地,環保產業正從末端治理向全過程減污降碳轉變,與清潔能源、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產業加速融合發展,環保技術應用場景不斷變化,產業邊界也在不斷拓寬。

聚焦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聯盟攜格林美、華友、毅信、偉翔眾翼、炙云等8家企業組團參展吸引眾多目光,同期舉辦的2024退役動力電池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大會聽眾爆滿。另外包括電子芯片行業工業用水和節能降碳,能源再利用,生物質能,綠色制造都是此次展會最新的關注焦點。

image.png

上海偉翔眾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高級助理李暢表示:“作為上海地區唯一一家同時具有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雙百名單資質的企業,此次參展中國環博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示企業產品的平臺,也讓我們能夠對同行業及不同行業的企業有所交流和了解,有助于我們的技術提升和業務合作。”

image.png

北京恩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賈敬師表示:“今年,我們推出了固廢行業細分領域中飛灰、礦山修復和太陽能板、鋰電池板破碎回收的新方案,展示效果非常不錯,我們成功對接了目標領域的客戶。中國環博會是我們每年都參加的行業盛會,不僅能助力我們公司的品牌宣傳,也高效對接了買家資源。”

03 科技型初創企業大有可為

作為對環保行業初創企業的鼓勵與支持,使其能有更多機會面市推廣,本屆展會現場開設了Start-ups初創展區,匯集了ASUENE、昆侖、君華、紐帶、英瑞、晶瀾、利達、德基、遠富新、寶通等以及來自清華、復旦、同濟、交大四大高校孵化平臺的科技型初創企業共40家。現場這些企業分別展示了各自在碳排放計算、環保智慧平臺、治污新材料、分散式污水處理、河道治理、資源循環利用等多個領域的相關技術。雖說處于初創階段,但這些企業可謂頗具潛力,其中不少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多項發明專利。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