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省長許昆林2024年1月23日在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2023年江蘇省生態環境質量有了新改善。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92.4%,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6年保持Ⅱ類,主要入江支流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100%。太湖連續16年安全度夏,水質藻情為16年來最好水平。PM_2.5濃度33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79.6%左右。
2023年江蘇省出臺全國首部省級國土空間規劃。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牽頭實施8個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項目,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新增24項制度創新成果。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新改建“四好農村路”3064公里,完成農村改廁67.8萬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1%,建設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59個,新建農村生態河道6000公里。
江蘇省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2023年江蘇省毫不動搖抓好長江大保護,持續深化污染治理“4+1”工程,深入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完成重點治氣工程1.6萬余項,排污口排查整治取得扎實成效,土壤污染源頭管控持續加強。扎實推動太湖流域控源減污、減磷控氮,建成生態清淤智能裝備平臺,湖體總磷、總氮濃度分別下降14.5%和14.3%。出臺碳達峰專項實施方案,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36.4%,入選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地區和園區3個。大力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累計入選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4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9個,均居全國第一,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增至37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增至10個,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連續4年獲評優秀等級,美麗江蘇更加可觸可感可享。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江蘇省將突出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這是謀劃推動工作必須堅持的新時代硬道理。要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率先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2024年江蘇省重點生態環保工作如下:
全面提升鄉村建設和治理水平。高質量編制實施村莊規劃,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農房改善,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000個。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進完整社區建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生命線安全等工程,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系統化全域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協同推進二級航道網、現代水網建設,加快實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吳淞江整治工程,全面開工京杭運河蘇南段“三改二”工程,建設通港達園專支線航道,打造匯通江淮、暢達黃海的現代化水運體系。
加快建設美麗江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扎實開展長江大保護。加快構建長江水生態考核評估體系,持續推進長江水生態系統修復,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實施長江干流通江支流水質穩定達標等專項行動,確保長江江蘇段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持續提升。加快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加強上游洮滆片區治理,突出抓好湖西地區入湖河流和涉磷企業整治,推進污水收集處理、底泥清淤等工程,高水平實現“兩保兩提”。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大力推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抓好洪澤湖、駱馬湖等重要湖泊的保護和治理,加大城鎮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建立全過程土壤污染風險防控體系。大力建設全域“無廢城市”,扎實抓好新污染物治理。深入實施噪聲治理等專項行動。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等市場化交易,創新發展碳市場、綠電市場。建立健全綠色產業體系,推動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設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園區。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穩步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發電。支持沿海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示范區、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生態環境安全與應急管理“強基提能”,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國家山水工程”,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守護萬物共生的美麗家園。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