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等通知文件,對加強農業面源監測網絡建設、提高監測技術水平做出重大部署。
為深入推進“十四五”時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進一步指導各地提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能力,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于2021年和2022年在全國范圍內公開征集,經單位推薦、形式審查和專家評審,并征求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專家意見,共遴選出33項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關鍵技術。力合科技“農業面源污染通量監測及溯源技術”成功入選!
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官網關鍵技術名單
本次入選體現了力合科技跟國家綠色農業發展趨勢,發揮水環境監測監管方面的優勢,大力拓展農業面源監測與溯源相關產品技術研發,助力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生態振興,為實現低碳農業、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技術支撐。
農業面源污染通量監測及溯源技術
內容簡介
解決的主要問題
?農業面源污染底數不清,難以掌握污染物的類型、數量和分布;
?農業面源污染監測信息化與自動化程度低,退水、初雨等監測時機難抓取;
?農業面源遷移轉化過程不清晰,污染溯源困難;
?農業面源污染物缺少通量評估手段,污染貢獻難以厘清。
適宜區域
丘陵、山地、平原等地的河網區、灌區、水源保護區、環境敏感流域等。
技術路線
以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對水環境影響為目標,圍繞農業面源的全面監測、污染溯源、科學防治等需求統籌推進。
核心技術及其配套技術
?智能化監測系統
監測傳感器采用模塊化設計,16個監測模塊支持110余項監測參數配置與切換。
?水質水量同步監測
實現水文水質自動監測設備聯合應用,相互關聯,掌握農業面源污染通量與時空特征。
?監測終端多重觸發采樣
自動在線監測系統與智能管控終端,均可實現雨量、水位、水質、遠程控制觸發采樣,捕捉農業面源的發生及水質信息。
?自動化實驗室
開發模塊化、小型化、監測參數配置靈活的實驗室自動分析設備,實現樣品批量化的自動分析。
?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面源監測平臺系統
能夠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結合GIS在水系地圖上直觀展示污染濃度、通量的分布,可搭載水環境污染溯源模型,根據污染通量數據計算污染源貢獻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