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三部門聯手釋放強烈信號!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注意啦!

時間:2024-01-08 09:30

來源:中國環境、環境經濟

評論(

近年來,隨著法律制度的日趨完善,在生態環境監測改革逐步深化的過程中,生態環境領域的社會化監測發展迅猛,市場空間得到進一步釋放,自動監控第三方服務機構大量出現,成了名副其實的“紅海”市場。

然而,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服務水平卻良莠不齊。一些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弄虛作假,幫助排污企業蒙混過關,嚴重擾亂了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秩序,而且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部門的科學決策,性質極其惡劣。

自2021年4月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在全國集中開展“兩打”(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以來,從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查處的自動監控弄虛作假典型案例中,我們都能看到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造假的身影。有的還性質惡劣,后果嚴重。

640.jpg

圖/生態環境部

近日,生態環境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決定對山西太原某環境檢測有限公司涉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案、陜西西安某檢測校準有限公司涉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案聯合掛牌督辦。

經查,兩家公司長期通過偽造采樣樣品、篡改采樣時間、編造實驗數據、替換分析樣品等方式實施造假行為,出具虛假監測報告,幫助排污企業蒙混過關。因涉嫌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犯罪,生態環境部門已將上述案件移交當地公安機關依法立案偵辦。

兩起掛牌督辦案件向所有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釋放出了強烈信號:弄虛作假者必將被嚴懲重罰。

那么,第三方機構為什么要造假,造假機構會受到哪些處罰?

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頻頻出現

近年來,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逐漸成為生態環保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社會力量。然而,有少數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為了承攬業務迎合“金主”,不惜違背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動起了“歪腦筋”。

多位接受《環境經濟》采訪的專家直言:“當前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少數第三方沒有擺正利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關系,為了承攬業務一味迎合‘金主’,甚至不惜違背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主動或被動地幫助排污企業‘偷數據’‘出主意’,導致自動監測數據失真,嚴重擾亂了監測市場秩序,并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必須嚴懲。”

今年2月,生態環境部公布了廣東國環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環境監測弄虛作假案、格林斯凱(上海)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故意更換監測樣品案、江蘇南京聯順機動車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出具虛假檢測報告案3起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典型案例。

廣東國環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300余份監測報告中,有80份存在未開展采樣分析直接出具監測數據、故意不真實記錄或者選擇性記錄原始數據、紙質原始記錄與電子存儲記錄不一致、用替代樣品進行分析等多種偽造或篡改監測數據的情形,造假報告涉及45家排污單位,涉案金額達66.49萬元。

格林斯凱(上海)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確保自動監測比對結果滿足要求,在監測過程中,故意更換樣品,用重新配制的氣樣替換現場采集樣品并完成監測,出具虛假監測報告。

江蘇南京聯順機動車檢測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檢驗時,在車輛OBD接口與診斷設備之間增加“作弊器”,篡改車輛OBD信息,使原本檢查不合格的車輛通過排放檢驗。

640 (1).jpg

圖/生態環境部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河北、浙江、福建、北京、寧夏等多個省份均公布了有關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的典型案例,涉及環評文件編制、環境監測、環境檢測、環保設施驗收、鑒別認證、碳排放數據管理等諸多領域。無論從案件數量、案件類型還是案件涉及面來看,都顯示出當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存在問題的嚴峻性和復雜性。

從各地曝光的典型案例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為了數據達標想盡了辦法:

有的造假手段水平不高,主要沿襲前人,比如把采樣管放到礦泉水瓶中,或者稀釋樣品后再進行采樣;有的比較粗暴不講武德,在即將超標時趕緊拔出采樣管,或者快超標時干脆斷電,再不就直接將采樣管與監測探頭斷開;有的非常講究“技術含量”,例如自動監測設備內置軟件模擬數據傳輸,使用制氮機等裝置向自動監測設備采樣頭吹送氮氣稀釋污染物排放濃度;有的則喜歡加點料,比如添加化學藥劑干擾監測數據,用堿液刷監測設備濾芯,利用手電筒干擾COD校準值篡改監測數據;采訪中聽到還有特別懶的,甚至人都不用去,從外面吊起一根竹竿對準監測站房里面的設備電源開關,發現數據即將超標馬上竹竿一捅就斷電……

第三方為什么要造假?

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為什么要造假呢?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記者,表面上看,排污單位出錢,第三方出數據,第三方是沒有造假動機的。實則不然,排污單位想要的,是他想要的數據,他想要的肯定不是超標的數據。但是數據如果超標了怎么辦?第三方是選擇如實報告還是造假?據說前幾年甚至排污單位會把這類要求寫到合同里面,雖然現在不敢了。不過雙方都有默契,第三方為了拿到更多的業務一般都會選擇配合,甚至是為了所謂的達標主動造假。

“說到底,造假還是因為利益驅動。”采訪中,多名專家和業內人士異口同聲地說。

例如,在廣東首家環境監測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案中,涉案公司就是典型的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為滿足客戶“特殊”要求,編造、篡改監測數據,提供虛假報告,助其順利“通關”,以收取額外好處費,獲取更多客戶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小機構沒有什么擔憂,畢竟門檻低,獲得數據監測運維訂單后,與排污企業勾連的違法成本也更低。但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第三方環保服務公司來說則不然。在實際運行中,這些運維方面對的,不僅是業績壓力,還要隨時面臨排污單位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后“甩鍋”等巨大風險,一旦“甩鍋”成功,運維方常常被當地政府列入不良記錄,進而禁止其參與政府購買或委托服務、暫停驗收和聯網。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監測服務專委會主任委員楊子江坦言,一些規模較大第三方環保服務公司主觀上并不愿意弄虛作假,因為他們付出的代價會很大,不僅會承擔法律法規相關的處罰,還給公司名譽和經濟利益蒙受巨大損失。

楊子江向記者舉例道,某第三方環保服務企業曾經因數據造假被曝光后,之前有合作意向的企業紛紛解約,損失數額巨大,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不少規模較大企業的負責人對于弄虛作假行為恨得“牙根疼”。

640 (2).jpg

圖/生態環境部

對于第三方造假的原因,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從事數據監控支持的高雷利分析,機制上,第三方公司與企業達成利益共同體,受甲方制約。有的企業產生“我付錢你擔責”的自在感,甚至一起“消災”,放松了對其履約的要求。再有,地方政府監管不力,一些地方政府有著“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的放心感,放松了對第三方的監督,甚至于發現問題時,有袒護企業的情況。此外,處罰震懾了大公司,卻放過了小公司。當前,無論是通報、行政處罰、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對大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已經產生足夠震懾和管理作用,但對小公司幾乎起不到作用,小公司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注冊多個公司殼子,成為永不受損且永不倒閉的盈利公司。

從第三方運維公司角度看,他們為了降低成本低價競爭,如果不想辦法節省試劑、標氣、人力,就會導致賠錢,所以第三方運維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弄虛作假。再有,第三方運維公司技術能力不足,消極怠工。第三方運維人員技術不專業,不會運維眾多品牌設備,沒有充足的備件,導致發生故障時自己無法修復設備,為了趕工盡快下班休息,產生不合規弄虛作假行為。

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可入刑

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弄虛作假行為,遏制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利益沖動,法律是最有力最強硬的武器。

2021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環境監測弄虛作假被納入其中,適用“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

依照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規定,承擔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如何算作“情節嚴重”?

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指出,承擔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溫室氣體排放檢驗檢測、排放報告編制或者核查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違法所得三十萬元以上的;

(二)二年內曾因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受過二次以上行政處罰,又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根據公開信息,此次被掛牌督辦的兩起案件中,山西太原某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和陜西西安某檢測校準有限公司長期通過偽造采樣樣品、篡改采樣時間、編造實驗數據、替換分析樣品等方式實施造假行為,出具虛假監測報告,幫助排污企業蒙混過關。

有法律界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通報中指出的違法情況,以及三部門掛牌督辦的具體要求來看,兩起案件涉及的違法情形恐屬于“情節嚴重”之列,將來亦有可能會被作為“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犯罪”的典型案例。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無論是何種方式造假,何種手段造假,如果有人唯利是圖、膽敢以身試法,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生態環境部門對弄虛作假始終保持“零容忍”

一直以來,生態環境部門都以“零容忍”的態度和依法嚴懲絕不姑息的決心對待各類弄虛作假行為。

今年2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決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

同月,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河南省平頂山市、許昌市,對焦化、鋼鐵、玻璃等重點行業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情況開展突擊檢查,就發現企業存在自動監測和手工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違規問題。

640 (3).jpg

黃潤秋指出,要堅持問題導向,敢于動真碰硬,堅決以“零容忍”態度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尤其是企業和第三方監測公司相互串通、偽造篡改監測數據等問題,性質嚴重,影響惡劣,觸犯刑法,必須堅決打擊,充分發揮警示作用。

在地方層面,各地生態環境部門通過出臺多種舉措,持續加大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監管力度。

例如出臺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監督管理辦法、服務規范、信用評價辦法;深入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考察交流,傾聽企業的難處和心聲;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或執法行動;查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大案要案,發布典型案例;組織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簽訂行業自律承諾書,要求其主動公開服務質量承諾、公平競爭承諾;設置面向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專用郵箱、專用微信,收集違法違規問題線索等等。

此外,今年以來,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與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密切協作,通力配合,持續發揮各自職能,嚴肅查處一批典型案件,切實打出了遏制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的“組合拳”,對違法犯罪行為形成有力震懾。

面對日益嚴格的監管,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需要認清形勢,在守德守規守法上多下功夫,將自身的專業優勢用在對的地方,切實履行好污染防治和自證守法的責任,方能實現可持續長遠發展。


編輯: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