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深入一線調查,核實一批喊口號、不作為的形式主義問題,并對五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通報。此次公布案例集中在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上,如污水直排、管網建設不足、要建項目還未建等。
12月15日,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深入一線調查,核實一批喊口號、不作為的形式主義問題,并對五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通報。
此次公布的問題中包括龍巖泉州城區、河南多地、海南多地存在污水直排問題;甘肅省黃河流域部分城市因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存在生活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等各類問題;青海則存在雨污混流、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
不過,此次典型案例中令人震驚的是,地方政府多次畫餅,未能如期完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其中:
甘肅一座原本在今年年底實施的生活污泥資源化利用設施,但現在仍然沒有實施;
西寧市應該在今年4月投運的第三污水處理廠8萬噸擴能工程,其建設工期一直拖延,截至督察時只完成總工程量的85%。
《海南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要求2020年完成133個污水處理項目,按期完成的僅50個,截至目前仍有10個未完成。
多個“幽靈”項目相繼浮出水面……
如果沒有督察組深入,恐怕我們都以為地方政府早已完成那些年定下的KPI。
01關于生活污水的問題,管網是每一輪督察的重點
1.管網問題集中暴雷
管網問題在每一輪環保督察中都不容回避。
在此次督察中,福建、河南、海南三地區面臨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突出的問題,是管網問題:
督察發現,福建龍巖市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工作不到位,老舊城區和40個城中村合計14.9平方公里區域雨污不分,占建成區總面積比例達20%以上,雨季大量污水下江入河;多個小區管網混錯接問題突出,發現三個小區污水一直未接入管網,長期直排。
河南信陽市息縣老城區污水管網改造不徹底,4處生活污水直排或溢流入河,其中約1.8公里河段水體普遍黑臭,5個采樣點氨氮濃度最高達到47.6毫克/升,為重度黑臭;此外,息縣第二污水處理廠承接工業園區污水的管網存在破損,部分污水直排進入澺河。
督察發現,2022年海南瓊海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僅為27.8%,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沐佑溝、雙溝溪等溝渠水質長期為劣Ⅴ類甚至出現黑臭;沿黃塘溪的污水管破損,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監測結果顯示,污水化學需氧量濃度達155毫克/升。儋州市生活污水收集主干管嚴重缺失,只能用城市排洪箱涵收集生活污水,雨季大量雨污水直排光吉河,導致下游水體黑臭。
2.污水處理出現問題,沒法繞開管網
行業內常說的一句話是“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是管網?!?/p>
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十三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5%以上,但管網一直是我國污水處理中的短板,管網覆蓋不足、漏損、客水擠占管網、錯接混接、溢流等問題普遍存在,這也正是我國污水處理率高但污水收集處理率仍比較低,黑臭水體頻發的主要原因。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生態市政院院長王家卓也曾在“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指出,重廠輕網,導致污水收集系統效率低下,進水濃度低,在目前的水環境治理中是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非常重視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對管網重視卻遠遠不夠,導致當前污水收集系統效率低下、進水濃度低。
E20研究院指出,2021年,住建部首次在年鑒中公布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的數據,2021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為68.6%,同期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則高達97.89%,兩個指標差值超過了29%,表明我國污水收集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笆奈濉睍r期管網的建設、改造、修復仍需重點關注。(詳情點擊:首次官宣城市污水收集率!管網、污水、再生水等機會在哪兒?)。
2022年,四部委印發《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加快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和破損修復。在開展溯源排查的基礎上,科學實施沿河沿湖旱天直排生活污水截污管道建設。公共建筑及企事業單位建筑用地紅線內管網混錯接等排查和改造,由設施權屬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單位) 或者管理單位等負責完成。到2025 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 70%以上。
3.系列新政下,管網建設的錢究竟要從哪里來?
管網問題自中央環保督察開展以來,就頻繁暴露在公眾面前,多地政府也多次發文要確保管網建設,那么管網建設需要多少錢,錢從哪里來?成為重要問題。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沈陽工業大學環化學院兼職教授薛濤接受《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管網建設空間很大,如果對雨水污染進行非常完善的處理,粗略估計至少需要15萬億—20萬億的投資。
面對萬億市場,管網建設的資金該如何籌備?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1月,《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的發布,也對管網是否納入特許經營進行補充。在這個文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民營企業股權占比原則上不低于35%的項目”的項目清單中,出現了污水管網項目,實際上根據文件要求,卻又是不能操作的。在2018年,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按照補償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運營成本(不含污水收集和輸送管網建設運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制定污水處理費標準”。而此文件中又提出“在項目建設期對使用者付費項目給予政府投資支持,政府付費只能按規定補貼運營、不能補貼建設成本。”按照2018年的文件,百姓沒有對管網的支付責任,管網沒有收費權,而此文件又規定財政補貼只能補運營、不能補建設,因而市政污水管網就不具備通過特許經營方式進行融資的可能性,所以只能走購買服務委托運營模式外包,不具備特許經營市場化的基礎,除非未來發改委修訂價格機制,管網建設和運維可以向居民等收費,管網的特許經營(PPP)才可以被實施。
從上述文件中可以看出,管網項目的資金或更多依賴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了。
如今年,發改委、環境部、住建部三部門發布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2023—2025年)》中,明確了要加大對環境設施基礎建設的支持力度,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方式對符合條件的項目予以支持,將符合條件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支持范圍。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環境基礎設施項目信貸投放力度和融資支持力度。
7月初,浙江省也發布《城鎮污水管網提升改造行動方案(2023—2027年)》,提出通過列入“千項萬億”工程、以獎代補、專項債、生態補償轉移支付等方式完善資金投入,并引導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參與污水系統的提升改造和運營,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項目、困難地區的支撐。
02幽靈項目 ,地方政府畫大餅,督察才能顯原形
在此次督察中,也曝出地方政府在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上畫大餅的問題。
《海南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要求2020年完成133個污水處理項目,按期完成的僅50個,截至目前仍有10個未完成。其中,陵水縣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直至2023年5月才開工建設;海口市江東新區水質凈化中心2022年1月建成投運,但建成以來長期“吃不飽”,計劃建設的66.9公里污水干管實際建成36公里,正常通水的僅6.9公里,且管網破損嚴重,導致進水濃度低,監測結果顯示,進水化學需氧量濃度只有19毫克/升。
2019年9月印發的《海南省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實施方案(2019—2021年)》明確,全面實施排水管網雨污錯接混接點治理、破舊管網修復改造和雨污分流改造,但全省大部分城市直到2021年才啟動,相關工作嚴重滯后。瓊海市327公里的排水管網缺陷高達12898處,平均25米就存在一處缺陷。截至目前,海口市僅排查清楚1個片區情況,該片區配套的61.8公里管網缺陷高達1349處。
督察發現,按照甘肅省要求,蘭州市應于2023年底前至少實施一座生活污泥資源化利用設施,但至今未實施。全市城區生活污泥均由2018年建成的蘭州市污泥處置廠填埋處置,該廠設計庫容100萬噸,處理能力400噸/日,實際接收污泥約580噸/日,截至2023年11月,已填埋污泥162萬噸?,F場檢查發現,該廠未按要求設置甲烷氣體自動檢測及點火裝置,導排系統已被污泥完全掩埋,填埋區積存大量滲濾液,甲烷及惡臭氣體導排受阻,存在嚴重環境安全風險隱患,群眾對該廠臭氣擾民問題反映強烈。
西寧市城區現有8座生活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49.8萬噸,實際處理能力缺口約11萬噸?!段鲗幨小笆奈濉背鞘信潘ㄔO規劃》將第三污水處理廠8萬噸擴能工程列為重點工程,要求2022年底完工,實際2023年4月建成投運。投運后處理能力缺口仍然很大,5月至10月通過溢流口直排雨污水408萬噸,平均每天直排2.2萬噸。海東市循化縣污水處理廠擴容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21年5月就得到批復,但建設工期一直拖延,截至督察時只完成總工程量的85%。早在2017年,循化縣就提出建設城北片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僅可行性研究報告就批復了三次,建設期限從2018年變成2021年、再變成2023年。截至督察時,工程尚處于場地平整階段,建成時間又推延到2024年。
針對上述問題,督察組在通報中也直接撕開地方政府的遮羞布,指出是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這些問題經中央督察組督察和集中曝光,相信后續能夠得到妥善的處理。
另外,從硬幣的另一面來看,目前存在的問題,也代表著上述省份生活污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留白市場~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