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市場化先行二十年的中國環境產業正在通過產品化、標準化、智能化進階行動,加快彌補歷史性的產業化缺陷。為服務于產業的轉型升級趨勢,環境產品領跑者國際聯盟于8月19日召開啟動會,旨在聚合環境產品經理人,整合環境市場競爭力,催化一批能夠引領產業形象和產業生態,且能夠代表中國品牌和中國創造的環境產品。
環境產業第一個產品聯盟即“環境產品領跑者國際聯盟”在8月19日的環境產業產品進階私董會(北京金科站)上正式啟動。
與會者合影
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市場化先行二十年的中國環境產業正在通過產品化、標準化、智能化進階行動,加快彌補歷史性的產業化缺陷。為服務于產業的轉型升級趨勢,環境產品領跑者國際聯盟(本文簡稱“聯盟”)于8月19日召開啟動會,旨在聚合環境產品經理人,整合環境市場競爭力,催化一批能夠引領產業形象和產業生態,且能夠代表中國品牌和中國創造的環境產品。
郝小軍主持
劉琨解讀聯盟章程
據聯盟秘書長劉琨介紹,聯盟是基于市場共享、產業共生的聯合體,定位為產品聯盟、生態聯盟、國際聯盟、品牌聯盟,致力于推動以下五個改變:
1. 改變環境產業上下游供應鏈,促進環境基礎設施的整體升級。
2. 改變環境賽道資本市場認知,提振環境概念板塊的整體預期。
3. 改變環保事業的社會形象,塑造創收創效創能的嶄新面貌。
4. 改變中國環保的國際形象,扭轉低質低值低智的刻板印象。
5. 改變產業劣幣驅逐良幣的選擇,建立基于產品的良性產業生態。
聯盟為入盟產品設定了四個初始門檻“有名字、可量產、有企標、夠先進”,未來將通過產品化、標準化、智能化、品牌化四大核心服務,生態營銷、產能互補、資本孵化三大支撐服務,以及產品圖譜和第三方認證這兩大輔助服務,篩選并組織一批國際化環境產品,共同開拓全球業務,代表中國環境領域“走出去”,成為面向生態文明新經濟的新主流和新主力。
與會者圍繞聯盟成立后的2024年度計劃展開了討論,明確了組織兩次選品、啟動六項標準、認證五個產品、設計一個LOGO、編制一本目錄、建設一個官網或一個社交帳號、發起一支基金、參加一次展會、發表系列文章共計九個任務目標。
與會者認為,國際市場非常廣闊,對企業的成長很有幫助,聯盟的成立很有必要。希望環保企業通過聯盟這個平臺,能夠盡快抱團走出去,實現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雷茨智能裝備(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炎光對國際市場很感興趣,而且公司已經在德國建廠。他認為,從企業角度來講,進入聯盟就像獲得了“聯合國五?!钡娜雸鋈?,聯盟成員一起抱團可以大大降低出海成本。
北京安力斯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曉涌指出,國內環保行業內卷很嚴重,很多企業靠“賣血”生存。國際化非常重要,是環境企業走出困境的一個機會。
深圳拓安信物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益鴻表示,聯盟有優秀的供應商和用戶,是從技術上對目前中國市場的一個很好的補充。中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王哲曉非常認同聯盟對于產品化的系統梳理,也將積極參與和支持聯盟的活動,助力聯盟的發展。
北京沃爾德斯水務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陸軍作為“氮曲”的首席技術官,他表示,希望聯盟加快年度計劃推進速度,帶動一批真正對產品化認知清晰,并愿意為此全力以赴的企業。做環保就像跑馬拉松,要堅持長期主義,不斷提煉提升自己。上海世浦泰膜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斌認為,第三方認證是避免低端內卷的一個核心點,公司在第三方認證方面有著很大的需求。
浙江中控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金紅達表示,愿意為聯盟的智能化貢獻中控信息30年的積累,公司已經在國外多個國家有所布局,希望利用這一便利條件,成為聯盟生態營銷的一部分,和聯盟共同成長。
同時,與會成員也對聯盟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詹益鴻建議聯盟通過講故事來傳播文化價值,定期舉辦活動,固定一些指標作為聯盟內部的考核標準。王哲曉同樣也希望在年度計劃中增加與共性甲方的對接會/沙龍活動,以獲得更多關于產品創新的啟發。江蘇力鼎環保裝備有限公司合伙人白百提到,海外市場的準入考核需要將技術公開,這對民營企業的技術保密性來講風險較大。
聯盟是生態的、開放的、創新的,對于環保企業對外合作邊界的拓展都很有意義。E20環境平臺創始合伙人張麗珍表示,聯盟既是生態聯盟,也是創新聯盟。聯盟本身是開放的,將根據聯盟成員的需求,與外界資源形成鏈接,同時內部形成共創機制,一起實現共同的夢想。
張慧春分享產品化案例
聯盟本屆輪值主席張慧春進行了案例分享,介紹了金科環境的產品化成果——“新水島”,其三大技術核心包括智慧運營無人值守、專精的膜應用技術、組合工藝集成技術,真正實現了像造汽車一樣建水廠,因此不但節能節地,而且省人省時,全成本遠遠低于同類的工程項目。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