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 | 馬鞍山城鎮南部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利用項目 |
推薦單位 | 安徽華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參與環節 | 投資建設運營 |
項目所在地 | 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
項目概況
華騏環保BOT水廠“馬鞍山城鎮南部污水處理廠”是踐行國家“長江大保護戰略”水環境治理典型案例之一,該廠目前日均污泥產量約25t/d (含水率約80%)。高效沉淀池污泥含水率約99-96%,經帶式壓濾機壓濾至含水率80%以下,然后經集中運輸至安徽華騏生態環境材料有限公司,利用回轉窯煙氣余熱,經“煙氣余熱干化成套設備”對污泥進行處理,能夠將含水率80%的污泥一次性脫水干化至含水率小于14%,處理后的干化污泥量約為5.8t/d,減量達76.8%以上。污泥的進一步資源化利用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將污泥變廢為寶。
示范意義
該項目解決了傳統濾料以陶土為主要原料,消耗大量寶貴的、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污泥、粉煤灰等廢棄物堆放場地的問題,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又實現了廢棄物的充分利用和資源的再利用。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污水廠干化后的污泥與工業廢渣粉煤灰作為主要原料,混料、成型后,經全自動化回轉窯燒制出新型球型陶粒生物濾料,實現年產2萬噸新型生物濾料的規模,用作水處理和臭氣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載體,是濾池的核心部件。
(2)社會效益
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在我國環境治理、污泥處置、碳減排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下,探索出了一條能夠使污泥深度減量、經濟地處理、資源化利用,實現固廢處理與污水處理大閉環、可循環的新模式
(3)生態效益
解決了傳統濾料以陶土為主要原料,消耗大量寶貴的、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污泥、粉煤灰等廢棄物堆放場地的問題,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又實現了廢棄物的充分利用和資源的再利用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污泥干化制新型陶粒生物濾料
(2)工藝/裝備原理
將脫水污泥經干燥箱干燥至恒重,然后用粉碎機粉碎過篩,粉煤灰和粘土等同樣粉碎后過篩。將過篩后的污泥、粉煤灰、膨潤土、粘土和造孔劑等分別稱取一定的重量,放入容器中混合均勻。將混合均勻的原料分批次放入造粒機中,用造粒機制成適當粒徑的生料球,造球完成后靜置一段時間。
靜置后,成型的生料球首先在干燥爐內干燥適當時間,目的是使生料球的水分散失,防止在后續升溫燒結過程中水分大量蒸發而引起開裂。干燥后的生料球轉移至爐內進行預熱。預熱是為了避免因溫度急劇變化而造成生料球碎裂,同時是為了使氣體慢慢產生,排掉多余氣體,為生料球表層軟化做準備。
預熱完成后,將生料球放入高溫爐中進行焙燒。焙燒溫度和焙燒時間對陶粒有重要的影響。焙燒溫度太低的時候會控制不當,氣體壓力太大而溢出玻璃體外殼,形成開口氣孔,使填料強度低、吸水率高。
焙燒完成后,待其在容器內自然冷卻至室溫后取出陶粒成品。
(3)工藝/裝備特點
本項目利用污水廠污泥、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為原料,制造成為較高強度的污泥基陶粒濾料,該濾料孔隙結構均勻、比表面積大、生物相容性好,其應用于濾池有利于提高廢水、廢氣凈化效果。與傳統的粘土燒結型曝氣生物濾池濾料相比,污泥基陶粒濾料在廢水、廢氣處理中具有綜合運行成本低的優勢,可用于印染、化工等工業廢水和伴生廢氣的生化處理工藝,實現了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4)工藝/裝備流程圖
(5)項目部分案列照片
編輯:王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