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黃潤秋部長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安排

時間:2023-05-06 09:42

來源:中國人大網

評論(

國務院關于2022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2023年4月24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按照環境保護法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安排,受國務院委托,就2022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如下,請審議。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就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這為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持續加強生態環境立法和監督,最近5年連續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重要法律實施情況實地檢查,制定修改相關法律19件次,為依法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發揮重要指導和推動作用。

  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大力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積極進展和成效。

  一、2022年度生態環境狀況

  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保持改善態勢,環境安全形勢基本穩定,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難度明顯加大。

  (一)環境空氣狀況。空氣質量穩中向好,細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首次降低到30微克/立方米以內,實現近10年來連續下降。全國74.6%的城市PM2.5平均濃度達標,同比增加15個城市。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連續2年達到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主要污染物濃度穩定達標,重污染天數明顯減少。全國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6項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連續3年穩定達標。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為0.9%,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首次降低到1%以內。重點區域大氣環境治理仍需加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86.5%,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同比分別下降0.5個百分點、3.7個百分點、5.0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分別超標25.7%、31.4%,秋冬季大氣污染依然較重,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仍時有發生。

  (二)水環境狀況。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7.9%,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重點流域水質進一步改善。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西北諸河水質持續為優,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遼河流域水質良好。其中,長江干流持續3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地下水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全國地下水Ⅰ—Ⅳ類水質點位比例為77.6%,Ⅴ類水質點位比例為22.4%,部分重點污染源周邊地下水特征污染物超標問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水生態環境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依然突出。部分區域汛期污染問題突出,黑臭水體從根本上消除難度較大,一些重點湖泊藍藻水華仍處于高發態勢。

  (三)海洋環境狀況。我國管轄海域海水水質總體穩定。夏季符合一類標準的海域面積占比97.4%,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全國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總體保持改善趨勢,優良(一、二類)水質比例為81.9%,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劣四類水質比例為8.9%,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入海河流總氮污染問題逐漸凸顯,局部近岸海域污染依然存在,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四)土壤環境狀況。全國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推動實施124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指導132個重點縣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整治,累計將1744塊地塊納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1%左右。全國農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影響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屬。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五)生態系統狀況。全國自然生態狀況總體穩定。生態質量指數(EQI)值為59.6,生態質量綜合評價為“二類”,與2021年相比無明顯變化。全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占陸地國土面積3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0.32%。全年完成造林383萬公頃、種草改良321.4萬公頃、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84.73萬公頃。局部地區生態破壞問題突出,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總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六)聲環境狀況。全國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夜間總達標率分別為96.0%、86.6%,同比分別上升0.6個百分點、3.7個百分點。其中,1類區和4a類區夜間總達標率相對較低,分別為83.1%和70.4%。

  (七)核與輻射安全狀況。全國核與輻射安全態勢總體平穩。未發生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表2級及以上的核事件和事故,放射源輻射事故年發生率穩定在每萬枚1起以下。全國輻射環境質量和重點核設施周圍輻射環境水平總體良好。

  (八)環境風險狀況。全國環境安全形勢基本穩定。全年共發生各類突發環境事件113起,同比下降43.2%,重特大事件數量與往年相比基本持平,所有事件均得到妥善處置。但是,因生產安全事故等引發的次生突發環境事件多發頻發態勢仍未發生根本改變。

  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完成情況

  經過努力,2022年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順利完成。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好于年度目標0.9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好于年度目標4.6微克/立方米,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好于年度目標4.1個百分點;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同比分別減少5.5%、3.7%、2.1%、6.8%,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生態環境立法和督察執法不斷加強。一是持續加強生態環境法治建設。各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黃河保護法、黑土地保護法,推進海洋環境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國家公園法等制修訂。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制定工作。積極配合開展環境保護法、長江保護法執法檢查,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落實舉措。發布80項生態環境標準,加強環境基準研究。司法部等有關部門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宣傳普及力度,積極開展以案釋法。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