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其中輕型、無形資產的代表,“品牌”在過去20年發展中的效應積累遠不如“關系”“價格”,多數時候飾演著一旦有了還頗有效、但沒有也似無太所謂的角色。
我理解為:資產效應性明顯、資源導向性不強。
我思考這種現象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G/2B與2C不同業務模式間的異同。
在我所謂環保系統中,G-B-C可以分類幾乎全部玩家,三者間的復雜關系,是“資源-資產”外的又一變量維度。
在這里,品牌是最有效的“連接”之一,也是最被忽視的之一。
常見的歧途,是誤解了至為關鍵的那個固定角色——“受眾”,即作為組織中的“人”,和作為個人的“人”,在做購買決策時存在顯著差異——
作為個人的人,依賴經驗和直覺,大多數情況下屬于沖動決策、快樂消費作為組織中的人,依賴流程和管理,幾乎不存在沖動的可能,邏輯縝密、計劃周詳、執行穩健,決策鏈又長又硬。
因此,2B/2G營銷的效果和效力更加深刻地取決于理性認知,獲客成本非常高。
品牌認知,即是一套品牌知識系統。
對比于2C而言,2B受眾的“知識系統”要經歷一個漫長、苦澀、反復博弈的構建過程;同樣,一旦“認知”形成——無論好的或壞的——再想要改變它便難上更難。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標書中的小小“括號”竟會成為死生之地。
既是“成本-資產”品牌現象,也是“資源-資產”系統特征。
個人認為當下這G-B-C系統中最有趣的、最不成熟的,是最少得到關注的C。可以親切稱之為“人們”,重要的是它如何感知環保。
第一種途徑是購買產品,凈水器、凈化器、口罩最典型,但通常不被歸類為環保系統。
另一種即公共服務,又可大致分為兩類:一是人們直接使用并付費,比如自來水、污水廠、垃圾處理等;一是人們間接享受服務、由政府隱代付費,比如黑臭水體、霧霾治理、環衛等。
在這后一種服務系統中,政府身處“供給側”,人們的感知、感受、尤其反應、反饋,是推動環保事業、制定政策制度的“需求側”。因此可以說,環保系統中的企業不論2B/2G,本質上都隸屬于同一門G2C業務范疇。
尤其當不遠的未來,環保公共服務將和更大的社會服務系統深度融合。
你所供應的產品或許依然無法觸達“人們”C,但無形、輕盈的品牌卻可以、且應該做到,當我們主動觸及需求時,在供給G及其服務者系統內,才能形成超越式的認知資產。
現實中的諸多案例可以驗證這一點。至于方法路徑,我總結了其中一種“事件”營銷較典型—
環保安全事件
環保公益事件
環保經濟事件
閱讀事件、處理事件、創造事件,不在此展開。
回到根本“受眾”的異同里看環保營銷,2C理論及華與華方法似乎同樣適用,只是要能發散為n個C并構成集合--系統性的決策或決策的系統性。
(三)重新定義營銷
最后若要我給本行業的“營銷”下一個定義,則它最佳狀態應是:系統性銷售。
銷售還是那個銷售,負責打勝仗。
營銷既不僅代表銷售、也不割裂于銷售,他是一種高維視野下、網絡式系統化、長期主義的銷售。
營銷賣的是“企業是什么”那最根本的答案;營銷賣的并非產品,而是品牌;營銷賣的是創意,創意承載了企業的基本信息,放大了價值信號。
營銷是環保業務系統中的一項關鍵連接,在——
經營銷售之間
一推一拉之間
資源資產之間
戰略戰術之間
本文作者
郭永偉——讀者、跑者、環境守衛者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