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河,發源于祁連山脈最高峰——團結峰所在的疏勒南山與托勒南山夾峙的山谷,是甘肅省河西走廊內流水系的第二大河,也是我國西北干旱區典型的內陸河流域,它所轄的疏勒河灌區是甘肅省最大的自流灌區,承擔著酒泉市玉門市、瓜州縣134萬畝農田灌溉任務。
近年來,疏勒河流域通過全面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有效解決當地耕地干旱問題,下游河道和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如今,疏勒河灌區正趁著智慧水利“春風”,為灌區現代化管理插上“數字翅膀”。
由治水到“智水”
為疏勒河插上“數字翅膀”
2022年2月,水利部正式啟動數字孿生流域先行先試工作,甘肅省疏勒河成功入選全國試點。數字孿生疏勒河(數字灌區)項目成為全國首個從“源頭”到“地頭”覆蓋全流域的數字孿生項目,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數字孿生先行先試落地項目。
站高謀遠,創新發展。團結峰海拔5808米——這不僅僅是疏勒河發源地主峰的物理高度,更象征著數字孿生疏勒河(數字灌區)項目的高度,疏勒河正站在現階段水利發展的新高度,以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益開創甘肅智慧水利發展的新格局。
恰逢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的大好時機,大禹節水集團旗下慧圖科技以深厚的技術積累及良好的業務口碑,贏得數字孿生疏勒河(數字灌區)項目的建設機遇。自項目中標以來,大禹節水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克服建設標的情況復雜,建設時間短的問題,優化和整合相關資源,實施攻堅戰略,為項目早日竣工頑強拼搏。通過建設流域智慧防洪、智慧水資源管理調配、水利工程智能管控、數字灌區智慧管理、水利公共服務等智慧水利應用,打造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的數字孿生疏勒河,為實現水量配置“按需供水、自動控制、智能調度”的輸配水管理模式提供決策支持。
大禹慧圖科技副總裁兼總工程師唐宗仁說
“疏勒河是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河流,其防洪和水資源調度問題并存。防洪的問題除傳統的洪水風險問題外,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渠首洪水在洪積扇中運動軌跡是無固定河道的游蕩性運動,導致洪水出洪積扇時會由于洪水大量匯集到某一個溝口從而對溝口對接的渡槽造成毀壞;而水資源配置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有限水資源情況下實現‘按需調水、按需供水,減少棄水’的問題。本系統將初步建立覆蓋疏勒河三大水庫、各河道、各干支渠以及對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綜合水資源管理模型,將來水、需水、配水、調水以及閘門控制調度等因子整合到計算模型中,實現模型計算和閘門控制之間的聯動機制,并通過孿生平臺實現推演和三維仿真,實現宏觀水資源分配和微觀渠系按需供水水資源調度管理。同時,系統也基于現有地形對洪積扇洪水運動進行建模,并對洪積扇洪水資源化問題以及部分水庫河道泥沙淤積問題進行了探索,為灌區改進業務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奠定基礎。”
大禹慧圖科技規劃發展中心總經理霍宏旭說
精準實施,有條不紊,賦能項目高效推進。自項目建設以來,大禹慧圖科技在“實戰”中總結經驗、探索創新,奮力把項目“藍圖”一點點變成現實。
“我們的數字孿生團隊駐扎在現場,和疏勒河流域水資源利用中心的領導、同事密切交流討論,圍繞疏勒河流域管理實際需要,打造專屬疏勒河的數字孿生。經過航飛、建模、數據匯集治理、專業模型研發應用、業務場景實現、可視化平臺搭建等多個環節,實現流域防洪、水資源配置調度、工程運行管理、灌溉運行等業務流程在疏勒河流域的水庫、灌區、水系、渠系上模擬推演。同事們征戰在一線,搶工期、搶進度、堅持996,其拼搏精神令人感動?!?/p>
甘肅省疏勒河流域水資源利用中心規劃計劃處工程師盛彩虹說
治水管水靠“智慧”,當數字孿生技術遇見流域,就等于給河流裝上了“智慧腦”,為灌區注入了新鮮“活水”。
“我們把疏勒河縮進了計算機,在電腦上打造一個與實際疏勒河一樣的‘數字孿生疏勒河’,對現實中的疏勒河及保護治理活動進行數字映射、智能模擬、前瞻預演,與現實中的疏勒河流域同步仿真運行、虛實交互、迭代優化,以實現對現實流域的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優化調度。”
疏勒河昌馬灌區管理處干部李玉軍說
“現在只需要10分鐘,就能將整個管理范圍內79.95公里的干渠巡查一遍,全程監控,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置?!?/p>
從項目實際的應用效果、用戶和行業主管部門的認可中可以看出,項目的典型示范效應已初步顯現,打造了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的“甘肅樣本”。
瞄準數字孿生流域建設
為水利現代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大禹節水作為一家從甘肅酒泉走向全國的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深耕農水業務領域20余年,多年來始終秉持“寬度一厘米 深度十公里”的發展理念,在節水領域不斷深挖,執著前行,成為行業頭部企業。大禹節水一直堅持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引領作用,不斷探索“三農三水”領域的發展新思路。在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十六字治水方針引領下,落實水利部“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要求,緊抓智慧水利建設機遇,依靠在農業、水利行業深耕多年的技術積累與經驗沉淀,基于對甘肅省水利建設及農業發展需求的深入認知下,打造了多個典型示范項目。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