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進水超標導致的出水超標,國中水務又雙叒叕被處罰了。
8月30日,國中水務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國中(秦皇島)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下稱“秦皇島國中”)近日收到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被處以34萬元的罰款。
處罰的原因,是因為“水污染物超標排放”。而排放超標的原因,則是“由于進水水質超標等綜合因素造成的”。
事實上,因為相似的理由,秦皇島國中過去一年已經被當地環保部門處以總計1382萬元的罰款。如果從2015年算起,光是在秦皇島一座城市,他們就被罰款超3110萬元,還被政府強制接管了一家水廠。
3000多萬元的罰款,基本上相當于國中水務一年的凈利潤。要知道,國中水務2020年全年的歸母凈利潤也不過3054.5萬元。
更要命的是,類似這樣的“進水超標導致的出水超標”,不光發生在秦皇島一座城市。過去幾年,國中水務在四川榮縣、山西太原等地的子公司,都曾經發生過類似的案例。
進水超標導致出水超標,在污水處理行業并非個案,為什么只有國中水務屢遭重罰,而又屢罰屢犯?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環保圈》看來,出現進水超標導致的出水超標問題,光是一味地“喊冤”沒有用,還是要在運營管理上多下功夫,“一邊喊冤,一邊升級”才是最好的辦法。
1
一年罰款1382萬元
接近全年凈利潤的一半
8月30日,國中水務發布公告,子公司秦皇島國中又被當地環保部門處罰了。
這次的罰款,是34萬元。相比去年第一次被罰414萬元,第二次被罰945萬元,數額倒是減少了不少。
處罰的原因,還是“水污染物超標排放”。而公司對此作出的解釋,也依舊是“由于進水水質超標等綜合因素造成的”。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所不同的是,這一次,國中水務決定“不再提起行政復議及訴訟”。
34萬元的罰款,公司將計入營業外支出,預計將影響公司2022年度凈利潤(相關數據以公司定期報告為準)。
2021年,同樣是在這座城市,秦皇島國中曾經3次收到當地環保部門的處罰,總罰款超過了1000萬元。
第一次,是1月6日,被罰414萬元。
第二次,是4月28日,被罰945萬元。
第三次,是6月25日,被罰968萬元(包含第二次的945萬元)。
三次的總罰款額,累計達到了1382萬元,接近國中水務2020年全年歸母凈利潤(3054.5萬元)的一半。
▼E20水網固廢網當時對此事的報道
罰款數額為啥這么高?主要是因為“按日計罰”。比如其中的一次,秦皇島國中從2021年1月11日至1月30日,被實施共計20天的按日連續處罰,總罰款達到了900萬元。
罰款的原因是什么?基本上也都是由于“進水水質持續超標,大大延長了系統的恢復期,直接影響了系統的處理效果所致”,理由大同小異。
當時,《環保圈》的讀者中就有人猜測,這家污水廠是不是“被樹典型了”?環保局高高在上明哲保身,行政執法局業主爸爸見死不救,而企業則破罐子破摔……沒有看到積極解決問題的一方。
不過,很多讀者都認為,這家污水廠出現這樣的狀況,確實是不應該,污水廠廠長應該被換掉。
2
多地爆發類似事件
7年累計被罰款3110萬元
事實上,不光是在秦皇島,國中水務在其他地方的水廠也因為類似理由被處罰了。
去年8月12日和11月25日,國中水務就兩次發布公告稱,其下屬子公司榮縣國中水務有限公司(下稱“榮縣國中”)被先后罰款36.54萬元和85.70萬元。
罰款的原因,還是因為“進水超標導致的出水超標及執行標準認定問題”。
兩次的總罰款,是122.24萬元,相比秦皇島倒是少了不少,不過也達到了上百萬元。
本來以為經歷了2021年的上千萬元罰款,進入2022年,國中水務能夠吸取教訓,避免類似的事故發生。沒想到,他們還是掉進了同樣的坑里。
今年6月初,國中水務再次發布公告稱,下屬控股子公司太原豪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太原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并環罰字〔2022〕01009 號),被罰款人民幣30萬元整。
罰款的理由,是“污水廢水排口氨氮數據超標”。解釋的原因,還是“由于進水超標等綜合因素造成的”。
回顧過去這些年,國中水務旗下的公司在河北秦皇島、四川榮縣、山西太原,都曾經發生過進水超標導致的出水超標問題。
尤其在秦皇島,情況更加嚴重。早在2015年,他們就被處以1299.32萬元的罰款,2017年又被罰款365.14萬元,2019年再被罰款30萬元,2020年國中旗下的秦皇島第四污水處理廠被強制接關,2021年罰款1382萬元,2022年罰款34萬元。
光是秦皇島一地,國中水務就被罰款超過3110萬元,外加強制接管一座污水處理廠。
如果說一次是偶然,兩次是意外,那7年內多次被罰,總額超過3000多萬元,而且還不光是在一座城市出現,那可能就要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
進水超標導致的出水超標,在污水處理行業其實非常普遍,為什么只有國中水務屢遭重罰,而又屢罰屢犯?這家企業自身存在什么問題?
3
光是“喊冤”沒用
還要提升運營管理水平
此前的文章中也曾強調過,進水超標導致出水超標,污水處理廠確實感覺很冤枉。但光是“喊冤”,也從來沒有改變過污水廠要遭受處罰的必然結果。
對此,還是應該采取更加積極的辦法,盡量把損失減到最小。
首先要做好前期調研,化被動為主動;其次還要掌握上游企業的情況,最好實現檢測數據能夠共享;第三還要有“自證清白”的能力,需要不斷提升日常管理水平,把一切工作都規范化。
總之,污水廠平時就要在運營管理上多下功夫,一旦發生進水異常,才能夠從容應對。一邊喊冤,一邊升級,才是最好的辦法。
國中水務的案例,其實是一個反面典型,光是“喊冤”,而不是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或者提高幅度還不夠),最終損失最大的其實還是污水處理廠自己!
感覺公司每次遭受環保處罰之后所強調的“進水超標”理由,其實已經成了一個借口和擋箭牌,成為了公司“甩鍋”的工具。
事實上,這家公司在自身管理上肯定存在不小的問題,近幾年的業績發展趨勢也印證了這一點。
今年4月29日,國中水務發布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84億元,同比增長1.42%;歸母凈利潤則虧損9055.30萬元,同比下降3964.62%(上年同期盈利3054.46萬元)。
一年時間,凈利潤從正的3054.46,下跌到負的9055.30萬元,里外里竟然虧損了1.2億多元。
▼2021年年報,國中水務的盈利由正轉負。圖片來源:百度
到了8月25日,公司又發布2022年半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國中水務實現營收1.48億元,同比下降10.63%;凈利潤則是-4498.74萬元,同比下降2603.95%。
這一數字,還是延續了上一年的趨勢,凈利潤數據仍然虧損了4000多萬。
而數據統計顯示,國中水務近三年的營業總收入復合增長率為-6.52%,凈利潤復合年增長率為-305.74%,毛利率、凈利率均長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2021年公司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69%,也是長期低于行業平均。投入資本回報率為-2.99%,較上年同期也下降了3.79個百分點。
有評論稱,國中水務作為一家污水處理和自來水供水企業,能夠享受到高比例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可謂是拿了一手好牌。然而卻因管理不善,子公司屢屢違反環保相關規定,或遭處罰、或被接管,將其一手好牌硬生生打爛,著實令人唏噓!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