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霾連續不斷,環保企業的應收賬款問題也日漸突出。
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統計,2021年,A股177家環保上市公司中,有130家企業應收賬款增加,占比73.4%。整體來看,177家公司的應收賬款總體增長了10.8%。
▼圖表來源:中國環保產業協會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在接受《中國環境報》專訪時也表示,拖欠問題是尤為突出的行業“老大難”問題,不僅會加劇企業壓力,一旦企業運營受阻,會對環境基礎設施的長期達標運營產生影響,增大環境公共安全風險。
他建議,應該盡量做到不欠新賬,以確保環境基礎設施正常運行。然后以此為基礎,逐步解決舊賬的問題。1
7成環保企業應收賬款增加
差不多每次有環保企業IPO上市,應收賬款問題都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5月25日,深交所披露,北京中科潤宇環??萍脊煞萦邢薰荆ê喎Q:中科環保)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獲得批復,即將于創業板上市。
招股說明書中,最受股民關注的還是應收賬款問題。
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中科環保的應收賬款分別為1.63億元、2.42億元、3.01億元和4.39億元,壞賬準備分別為1119.62萬元、1918.98萬元、2923.58萬元和4184.81萬元,應收賬款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8.34%、36.94%、39.62%及58.93%,呈逐年上升趨勢。
中科環保也表示,后續債務人可能存在經營情況出現重大不利變化,不能按時、足額償還相關欠款,公司應收賬款不能收回,進而影響現金流及日常經營的風險。
事實上,不光是中科環保情況如此。過去一年,環保行業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應收賬款都有所增加。
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統計,2021年,A股177家環保上市公司中,有130家企業應收賬款增加,占比73.4%。
從整體上看,177家公司的應收賬款總體增長了10.8%。
分領域看,不同細分領域的表現略有差別:
·水務領域,同比增長15.6%;
·固廢領域,同比增長7.6%;
·大氣領域,同比增長21.4%;
·監測領域,同比增長36.4%;
·環境修復領域,同比增長25.6%;
·綜合領域,同比增長9.5%。
以大氣治理類上市公司為例,截至2021年末,三聚環保、龍凈環保、清新環境、遠達環保、德創環保、同興環保、雪浪環境、中創環保和中航泰達等9家企業的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2.5億元、28.2億元、44.2億元、16.1億元、3.5億元、3.5億元、8.4億元、1.9億元和2.3億元,分別占其當期營收的22%、25%、64%、36%、8%、38%、46%、17%和42%。
可以看出,大氣治理類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已經占到了當期營收的20%-60%左右。
事實上,在2021年的財報審計過程中,清新環境應收賬款可回收性及減值準備,以及雪浪環境應收賬款壞賬準備也分別被確認為當期的關鍵審計事項。
對此,雪浪環境表示,其已關注到應收賬款的風險,不過公司的客戶都是較大的企業,所以該風險不會失控。2
疫情進一步拖慢回款速度
應收賬款拖欠,其實是環保行業的老問題。
馬輝表示,環保企業的服務對象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市政領域,一類是工業領域。
在市政領域,環保企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政府以及國資央企等,越來越多環境項目涉及流域治理、村鎮治理等,但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大,這些項目回報模式尚未清晰,支付難度進一步加大。而且國企央企大舉進入后,其主導的環境項目日益增多,傳統環保企業服務界面進一步后移。
在工業領域,環保企業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工業園區和大型工業企業等。近年來,工業園區及工業企業受經濟大環境等影響,自身面臨轉型變革,成本上揚、需求收縮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對后端服務費支付也產生較大影響。
此外,這兩年延綿不斷的疫情,也進一步拖慢了回款的速度。
節能鐵漢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就表示,疫情期間,生態環保行業所受影響主要體現在工程項目招標延遲、限制開工等,存續項目的施工進度延緩導致回款延遲。
眾所周知,環保企業的客戶主要以各級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為主。而疫情期間,地方政府大量的精力、財力都被防疫工作所占用,就導致環保工作所需的資金被擠占,環保項目的回款進度自然有所延遲。
別說是環保企業,就連與抗疫直接有關的核酸檢測企業,拖欠賬款也是家常便飯。
據“深藍觀”報道,核酸檢測企業的回款周期長達半年到9個月,“一個季度一回的”就算是非??斓牧?,拖個大半年、一年,很正常。
一家第三方檢測公司參與了上海核酸大規模篩查,做了一兩個月了,至今還沒有結過賬。如果是大產能的企業,一天光試劑成本就是幾百萬。
為此,核酸檢測企業也不得不先行墊資。有企業老板為了扛住現金流的壓力,從銀行借貸了四五千萬,墊在里頭。南方某市一家從創新藥基因檢測轉型到核酸檢測行業的小公司,甚至后悔入局。
除了疫情,地方政府換屆等因素也會導致環保企業回款延遲。
節能鐵漢就曾在年報里表示,2021年是地方政府換屆年,人員變動多,有情況了解和熟悉過程,加大了公司應收賬款回收難度,延長了回款時間,加劇了資金周轉壓力。3
“盡量不欠新賬,逐步解決舊賬”
環保企業回款難,產生的是連鎖反應。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表示,頭部投資類企業應收賬款高企,直接傳導至產業鏈條后端,工程及技術運營服務等企業也同樣面臨應賬款問題,衍生出環保企業整體回款壓力問題進一步凸顯。
由于環保的半公益屬性,環保企業經營本身就處于微利狀態,被拖欠服務費會造成應付賬款高企,環境企業現金流承壓,財務負擔沉重,將會進一步加劇企業壓力。
而一旦環保企業運營受阻,就會對環境基礎設施的長期達標運營產生影響,增大環境公共安全風險。
《環保圈》特邀撰稿人、環保老岳也表示,目前,很多部門、地方和企業追求增長速度而盲目上項目,投資缺口大,造成產業鏈上的央企高負債率、大公司巨額應收、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形成了巨大的三角債。
單純看環保上市企業財報營收數據很好,但是應收款占據了大量現金流,造成企業沒有投資能力。就像污水廠淤積嚴重的調節池,看上去很大,實際上有效容積就那么薄薄的一層。資金緊缺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和挑戰都是巨大的。
對此,馬輝建議,拖欠問題成因復雜,很多與體制機制的深層次矛盾有關,需要從制度上加以解決。
長期來看,應該建立長效、常態化溝通機制,以及更加平等、更加規范的市場主體關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同時,要壓實地方屬地和部門監管責任,加強政府履約能力、提高政府和國資企業的信用。
此外,還應創新投融資模式,形成多元化、市場化回報機制,增強環境項目造血能力,減輕財政壓力帶來的付費風險。
當然,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現行的大環境下,建議應該盡量做到不欠新賬,以確保環境基礎設施正常運行。然后以此為基礎,逐步解決舊賬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穩中有增 持續向好 環保上市公司2021年度業績盤點,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2022-05-18
2、70家業績下滑,29家虧損,2021年環境上市企業面臨多重壓力,全聯環境商會,2022-05-30
3、環境企業苦應收賬款久矣,還有哪些老大難問題?中國環境,2022-05-09
4、中科環保垃圾處理量市占率偏低應收賬款及負債高企暗藏經營風險,瀟湘晨報,2022-05-30
5、大氣治理上市公司業績“喜憂參半” 高額應收賬款問題待解,貝果財經,2022-05-06
6、揭幕!核酸檢測企業收不到回款,靠借債千萬生存,深藍觀,2022-05-29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