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的直播,揭曉了2021年度污泥處理領域領先企業、2021年度村鎮污水處理領域領先企業。E20研究院水業研究中心高級行業分析師郭麗欣與E20研究院水業研究中心高級行業分析師宋曉彤分別詳細分析了獎項所屬的市場情況及趨勢,同時再次邀請了獲選企業領軍人代表,就所在領域熱點話題及企業自身發展進行分享
自2003年起,由中國水網、E20研究院、E20環境平臺主辦的“水業企業評選”已成功舉辦十八屆,陪伴了數百家水務企業實現跨越式成長,見證了水務行業十幾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5月18日,“2021年度(第十九屆)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已經隆重揭曉,主辦方以直播的形式,邀請獲評企業領軍人及行業同仁共同見證了這一輝煌時刻,在線觀看人數破萬,受到行業廣泛關注(詳情點擊:【云直播實錄】2021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揭曉)。
同時,千萬家水業細分領域企業的沉淀與積累推動了水業的發展升級,本屆水業評選設置綜合獎、專項獎、單項獎三大類(具體設定十二類)(詳情點擊:開評啦!2021年度(第19屆)水業企業評選開幕)。
從5月23日起,將以直播的形式,在易見·online、E20水網固廢網官方視頻號、CP葉綠體視頻號三大平臺,陸續揭曉水業最具專業化運營服務企業,水業最具社會責任投資運營企業,水業最具社會責任服務企業以及水環境修復、水業市政管網、水業市政環境、污泥處理、村鎮污水處理、工業及園區水處理、供排水裝備等細分領域領先企業。
在前三天(5月23日、24日、25日)的直播中,已經揭曉了水業最具專業化運營服務企業、水業最具社會責任投資運營企業、水業最具社會責任服務企業、水環境修復領域領先企業、水業市政管網領域領先企業、水業市政環境領域領先企業多項榜單。(相關鏈接:2021水業評選細分領域獲獎企業榜單揭曉(一);2021水業評選細分領域獲獎企業榜單揭曉(二);2021水業評選細分領域獲獎企業榜單揭曉(三)),同時獲獎企業領軍人代表,也在直播間相聚分享,引起了行業的積極互動與廣泛關注。
5月26日的直播,揭曉了2021年度污泥處理領域領先企業、2021年度村鎮污水處理領域領先企業。E20研究院水業研究中心高級行業分析師郭麗欣與E20研究院水業研究中心高級行業分析師宋曉彤分別詳細分析了獎項所屬的市場情況及趨勢,同時再次邀請了獲選企業領軍人代表,就所在領域熱點話題及企業自身發展進行分享。
讓我們一起回顧直播的精彩內容。
污泥處理領域領先企業榜單揭曉
市場分析:“十四五”期間,污泥產量將繼續增加,污泥市場逐步釋放
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副產物,富集了污水中大量有機物、污染物質與營養物質,具有污染和資源的雙重屬性。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是一個政策引領型的行業,近期國家層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領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的發展,例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等相關政策,上述文件對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的市場和技術方面提出了相關要求。
市場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間,城鎮無害化處置設施新增規模不少于2萬噸/日,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技術方面提出,鼓勵采用“生物質利用+焚燒”處置模式;推廣污泥集中焚燒無害化處理;鼓勵污泥快速減量化的焚燒處置;鼓勵采用熱水解、厭氧消化、好氧發酵、干化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推進市政污泥源頭減量,壓縮填埋規模等。
根據E20研究院數據統計,2020年城鎮濕污泥年產生量高于5000萬噸,無害化處理率達到了70%,而無害化妥善處置率僅為30~40%。其主要原因在于,污泥處理設施的建設未能跟上污水設施的建設步伐,進而導致污泥缺乏有效的消納場所,在環保督查中也發現了污泥未經有效處理隨意堆放的現象頻發。運營規模方面,2010年,已運營規模達到3.82萬噸/日,2015年達到3.74萬噸/日,2020年已運營規模預估已達到9.22萬噸/日,“十三五”期間城鎮增幅近150%,其中城市增幅約130%,縣城增幅超過5倍。
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污泥的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新增量為6.01萬噸/日,《“十四五”規劃》對污泥處置設施提出重點建設任務:“十四五”期間,城鎮(城市、縣城和建制鎮)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濕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不少于2萬噸/日。這相較于《“十三五”規劃》降低4.01萬噸/日,在規劃層面的新增看似是下降了,但其實我們的市場需求仍在快速釋放,而這是由于服務模式的多樣化,從而帶來了處理設施市場增量的一個變化。
目前污泥處理處置主要分為三個環節:預處理、處理和處置。也有一些項目是把處理和處置一塊做。對于僅服務于污泥處理環節的市場化項目,中標價格以200元(含)-300元/噸居多,占比達到65%;對于僅服務于污泥處置環節的市場化項目,中標價格仍以200元(含)-300元/噸居多,占比達到45%;對于服務于污泥處理和處置環節的市場化項目,中標價格以≥300元/噸居多,占比達到50%。值得注意的是,涉及后端處置的項目,其服務價格受到后端“接受意愿”和“接受能力”的影響,尤其是在污泥土地利用和協同焚燒中,限制性會比較明顯。
總而言之,污泥產量還在增加,污泥市場也在逐步釋放。在雙碳戰略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的研究,也將會受到行業的重視。
榜單揭曉:污泥處理領域領先企業榜單&企業分享
2021年度(第十九屆)水業企業評選細分領域,污泥處理領域領先企業榜單隆重揭曉,獲獎企業代表分享了所在領域的行業熱點及企業自身發展方向,讓我們祝賀獲獎企業!
村鎮污水處理領域領先企業榜單揭曉
市場分析:村鎮污水市場將逐步釋放,四大頑疾待破解
近年來,我國建制鎮和農村的污水處理市場快速發展。建制鎮方面,國家出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以及《“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在農村方面,國家多年的一號文件,以及出臺《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同時國家下發多項補助資金,以及頒布了相關資金管理辦法,予以政策大力支持。
標準方面,建制鎮的標準目前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農村方面,2018年10月,國家發布了《關于加快制定地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通知》,該標準以500噸為界,500噸以上的農村污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而500噸以下的將執行該標準。各省同樣陸續制定了相關的標準,除了國家規定的指標以外,一些省份還規定了例如氨氮、總磷、總氮等其他指標。
市場規模方面,村鎮的污水市場主要分為建制鎮、鄉和農村,但是目前國家的數據公布只公布到了建制鎮和鄉的一級,農村的數據還在完善中。從2010年到2020年,建制鎮和鄉的污水處理總能力快速增長。2020年,建制鎮的污水處理總規模達到了4897.4萬立方米/日,鄉的污水處理總規模達到了203.6萬立方米/日。
在污水處理率方面,“十三五”末期建制鎮的污水處理率達到了61%,相較于“十二五”末期增長了10個百分點左右,而鄉的污水處理率也在“十三五”末期達到了21.7%,相較于“十二五”末期同樣有10個百分點左右的增長。雖然兩部分的污水處理率都有快速的增長,但我們可以看到,城市的污水處理率在“十三五”末期已經達到了97.5%,所以說建制鎮和鄉的污水處理能力未來還有一個較大的提升空間。
據E20研究院測算,“十四五”期間建制鎮新增與改擴建存量污水處理設施的市場總規模將接近3000萬立方米/日,而由此帶來的市場投資將超過1000億元,但市場的釋放速度與相關政策的落地程度密切相關。此外,由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的方式存在不同,除了會帶來村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市場釋放外,污水管網的建設空間會隨之釋放。與此同時,在“十四五”政策的引領下,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京津冀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將受到市場高度重視。
但是,目前農村污水治理設施曬太陽的問題頻發,主要由以下四大問題導致。首先,管網設施的建設不足,導致污水并無法被有效收集進污水處理廠。其次,技術選擇和實際需求不匹配,導致污水處理設施不能有效運轉。第三,價費機制不完善。目前建制鎮的污水處理費與縣城相同,0.85元/噸的污水處理費,但農村價費機制還在探索中。第四,資金承受力有限,農村財政壓力相對較大。同時以上三點問題還會給農村財政帶來進一步的壓力,制約農村污水處理市場的發展,也是環保企業未來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
榜單揭曉:村鎮污水處理領域領先企業榜單&企業分享
2021年度(第十九屆)水業企業評選細分領域,村鎮污水處理領域領先企業榜單隆重揭曉,獲獎企業代表分享了所在領域的行業熱點及企業自身發展方向,讓我們祝賀獲獎企業!
明日直播繼續,歡迎預約和觀看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