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是中國最重要的環境標準,影響全國城市污水控制,更影響中國環境管理標準化,一個標準,牽一發動全身。鑒于中國環境管理標準化長期平靜,種種原因造致環境標準的導向作用弱于管理決策。新春之際,看到生態環境部就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修改單”廣泛征求意見,立即感到此事關全局,值得抓住好開局及時擴大戰果,好事就應做到最好。
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是中國最重要的環境標準,影響全國城市污水控制,更影響中國環境管理標準化,一個標準,牽一發動全身。鑒于中國環境管理標準化長期平靜,種種原因造致環境標準的導向作用弱于管理決策。新春之際,看到生態環境部就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修改單”廣泛征求意見,立即感到此事關全局,值得抓住好開局及時擴大戰果,好事就應做到最好。
“修改單”作用被低估
2022年1月30日,環境部發布了關于征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修改單(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如下:
“過去20年城鎮污水處理的工藝種類增多,處理效果也越來越穩定可靠,但是各種新老工藝基本上都是以生物處理為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沒變,現行GB18918-2002基本符合當前的城鎮污水處理行業總體技術經濟水平。但是,GB18918-2002規定所有水污染物均應“至少每2h一次,取24h混合樣,以日均值計”,已經成為明顯不適應當前形勢的突出問題,急需修改完善”。
其實這段有關取樣規定的問題,只需要在標準監督實施條款中補充變更要求即可,并不涉及標準主線內容。再看看改變取樣規定的這段解釋:“該規定不利于依法監管實際排放情況。執法人員監測日均值,需要在較長時間里多次取樣。一旦執法人員到場開展監測,排污單位可以采取治污設施“開機歡迎、關機歡送”和調整設備工況、改變投料方式等辦法,臨時制造“達標排放”。此時,監測日均值失去了反映排放濃度合理波動的意義,成為依法治污的薄弱環節”。這段話把日均值和瞬時值對立起來,作為修改單的依據,也很牽強。不知為什么要把修改單的意義只往操作層面上引?眾所周知,標準是為在一定的范圍內,對重復性的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那么此項標準修改單為什么不向公眾講明在秩序和效益方面的重要成果呢?
修改單起秩序和效益作用的肯定是標準指標項目和指標值。而這一修改單,僅列舉一個指標值,赫然在目的是1級A指標COD為75mg/L,放寬了50%,這是大事,是對國家排放標準控制指標國際領先趨勢的清醒之舉。事關全國城市有效消減污染物總量和環境執法的嚴肅性。
1992年淮河還清規劃,我是以40萬噸流域污水全部二級處理達出水110mg/L標準測算COD削減量;到太湖治理,張利軍最先打標準主意,增加脫離技術經濟可行的特別限值;水十條目標包括執行本意在于回用的1級A標準,因為是當今最嚴標準值,不管回用與否就成為全國許多污水處理廠出水控制指標。這就導致排放標準偏離技術經濟最佳可行,倒逼處理技術創新的作用也不顯著,執法的嚴肅性損害最大。
對于標準執行違背標準原意,皆因為排放標準對指標技術經濟可行性缺乏重視,執行特別限值和擴大使用1級A等體現更多主觀要求的指標,是影響標準可行性的根源。我至今仍記得上世紀90年代跟著曲格平局長開拓中國年限制排放標準,他的目的很明確,為企業環評規定達標技術,留足準備時間。極為遺憾的是,這些年排放標準精髓和初心逐漸丟失,直至這次頒布的修改單,用大數據說話,重新找回達到各級標準值的技術可行性,所以這一修改單絕不只是改變取樣規定,而是排放標準正確導向的重大貢獻!
國家排放標準是執法底線
國家排放標準是強制性標準,是以削減全國污染物量最大化、投資最優化為標準合理性、可行性論證依據。修改單給了四級指標值,若能進一步論證每一級指標的最佳實用與可行技術,說明全國城市污水處理可執行的三級標準、二級標準、一級標準依托技術的工藝要求,包括成本控制,則以技術經濟可行性為基礎的中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會更為完美。既讓標準技術支撐有據可查,又讓業內院士專家免去盲目提標造成損失之憂。
更為重要的是,按照排污許可條例,排放標準是核定允許排放量的依據,排放標準技術經濟可行性越強,則排污許可證的技術支撐基礎越堅實。由于排放標準的執法體現于排污收費,通過收費獎懲約束排污企業。排污許可證則通過更嚴格的許可管理,將地方政府環境管理、淘汰黑色生產力、支持綠色發展政策與排污許可相聯系,大大增強了排放標準的影響力。
建議以這個修改單為起點,不僅考慮標準修改內容,更多地考慮這一排放標準對完善中國環境標準體系、推進標準化的作用。這就包括在國家級,將排放標準和排污許可證、排污收費融為一體,為減污降碳做貢獻。這種全方位的貢獻,只能從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開拓,因為影響面最大、人最多、技術基礎最雄厚、減污降碳潛力最值得期待。
美國凈水法50多年前就規定選定最佳實用、可行技術后則全國推行,我國雖無標準導引,但85%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已超標準建成,且有大量一手數據可供分析。記得張悅專家拿著手機給我展示各污水處理廠聯網數據,感慨的說:治淮一個規劃,我們干了20年。現在已不是當年了,授權城市污水處理專家,全權提城市污水處理廠分級控制污水、污泥、碳耗指標,先搭框架,提最低要求,條件具備。注意:突出全國控制底線要求,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王凱軍參與2002標準制定時,還是英俊青年,現在作為修改單征求意見專家組組長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對原標準提高、完善,可以主要針對排污許可證管理,依托現有技術實現分級規定,在規定污水排放指標同時,把污泥資源化、能源化要求、允許碳排放強度等予以導向,為了不影響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主線任務快捷完成,有關排放去向、中水回用內容建議另行定標。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