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重大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
“雙百雙新”產業項目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開工建設“雙百”項目74個,累計完成投資2065億元;開工建設“雙新”項目312個,累計完成投資810億元。“千企技改”項目力促產業轉型提質。圍繞補鏈強鏈延鏈、擴大先進產能、提升工藝裝備、推進智能制造、加快綠色改造五大重點,累計推進2196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項目2869個,完成投資1026億元。
第六節 ?工業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累計化解鋼鐵過剩產能345萬噸、煤炭過剩產能960萬噸,淘汰水泥、造紙、平板玻璃等落后產能178萬噸,取締“地條鋼”產能540萬噸。實行電力市場化交易改革,累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36億元。工業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實行重大項目清單及融資需求推送機制,啟動建立1000億元規模的廣西工業高質量發展基金,設立新興產業直接股權投資資金。推行區域評估制度和投資項目告知承諾制。深化用地、用能等資源要素改革,建立“要素資源隨項目走”機制,實現資源要素向優質工業項目、重大工業項目配置。工業開放合作邁出堅實步伐,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通用五菱)印度尼西亞工廠年產12萬輛整車、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年產350萬噸鋼鐵等一批標志性對外合作項目建成投產。汽車、工程機械、內燃機等一批龍頭企業在國內建立區域生產基地,上汽通用五菱在重慶、青島等地布局了產業基地,柳工集團在上海、江蘇、安徽等地建立多個生產基地。金屬新材料、石化化工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海外建立一批原材料保供基地。
第二章 ?“十四五”發展環境
“十四五”時期,廣西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大于挑戰。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廣西“十四五”時期“加快發展、轉型升級、全面提質”和“兩個高于”目標,對推進工業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第一節 ?發展機遇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廣西,系統闡述了廣西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四個突出特點”,提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總目標、“四個新”總要求和四個方面重要工作要求,為廣西發展全方位確標定向、擘畫藍圖,為廣西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闖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指明了前進方向。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建設,西部大開發、珠江—西江經濟帶、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左右江革命老區等國家戰略深入推進,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打造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形成面向東盟、更好服務“一帶一路”的開放合作高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必將為廣西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全方位深化工業開放合作帶來重大機遇。
廣西要發揮好基礎條件、區位優勢、比較優勢,充分釋放發展潛力,堅持做優傳統產業、做強主導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做實特色產業,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壯大“工業樹”、繁茂“產業林”,提高制造業比重,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西部制造強區。
第二節 ?面臨挑戰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全球產業分工格局深刻調整,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調整,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發達國家重振制造業,新興經濟體產業發展加速崛起,廣西傳統生產要素支撐作用弱化和比較優勢不明顯,與越南等國家在產業中低端領域競爭愈加激烈,在產業轉型升級、向中高端跨越中,與東部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先進地區將會形成更趨激烈的競爭態勢,進一步加大廣西參與國內國際產業合作的困難和挑戰。
廣西正處于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產業是廣西最大的短板,工業是最大的弱項,創新能力不足是最大的制約,廣西工業經濟規模偏小,發展方式比較粗放,轉型升級壓力增大。從產業結構看,傳統資源型工業比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低,輕重工業比約為1∶4,輕工業發展長期滯后。從創新能力看,研發投入不足,2020年全區全社會研發投入為173.2億元,研發強度僅為0.7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62個百分點。從綠色轉型看,六大高耗能行業產值占比超過45%,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質量效益看,工業產品以初加工為主,研發和精深加工能力薄弱,高端產品和頭部品牌少,工業產品競爭力不強。從要素保障看,能源供應和電力保障趨緊,芯片及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工業穩增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任務十分艱巨。
全國各地搶抓發展機遇,東部發達地區率先轉型升級,中部地區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快建設,區域產業競爭進一步加劇,將吸引周邊地區人才、技術向粵港澳大灣區、海南、成渝等地轉移,形成先進要素的“虹吸效應”和產業發展的“鎖定效應”,廣西面臨“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嚴峻挑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加快工業現代化是廣西現代化進程中繞不開躲不過的重大現實問題,是高質量發展必須翻過的“山”,是實現“十四五”奮斗目標必須啃下的“硬骨頭”,必須緊緊盯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深入實施工業強桂戰略,全面推進工業振興和高質量發展。
第三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廣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桂戰略,堅持政策為大、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堅持優化結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合作、綠色發展,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促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打造東西合作、內外合作產業新高地,著力建設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競爭力的產業名片,著力建設西部制造強區,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