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優化出行結構,持續推動公眾出行的低碳化。構建便利互通、多網融合的公共交通體系,加密重點功能區軌道交通線網,到2025年預計新增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里程300公里,北京市軌道交通(市郊鐵路》的運營總里程將達到1600公里。推進軌道交通既有線網的優化提升,通過"擴編組、增換乘、出支線、加復線"等一系列的措施,來提升既有軌道交通的運輸效率,優化地面公交線網,縮短公交站和地鐵站的換乘距離。進一步擴大地鐵站出入口設置共享單車的電子圍欄,優化停放秩序,建設連續、安全、便捷可達、舒適健康、環境友好的步行和自行車網絡體系。在市郊鐵路和遠端地鐵站增建小汽車駐車換乘的停車場。繼續實施綠色出行碳普惠行動,通過碳交易平臺激勵公眾綠色出行意愿。到2025年,中心城區的綠色出行比例力爭提升到76.5%。
二是優化運輸結構,積極推進貨物運輸的公轉鐵。堅持"宜公則公、宜鐵則鐵、綠色優先"的原則,通過抓重點、優市場、提運能三大策略,提升大宗建材物資的綠色運輸規模,提升商品車、鋼材和生產性煤炭的綠色運輸比重。提升快遞電網的綠色運輸規模,加強公路超限超載的治理和懲處力度,持續提升全市貨物到發的綠色運輸比例。三是優化車輛能源結構,大力推動機動車輛的油轉電,在"十四五"時期繼續在公交、出租、道路的客貨運的行業加大新能源車的應用,每年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和出租車輛均為新能源車。我們積極配合經信、生態環保和城市管理等部門研究制定全市新能源車的推廣應用方案,進一步完善新能源車的通行便利、運營服務和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的鼓勵支持政策,重點是引導和鼓勵存量的老舊燃油車淘汰更新為新能源汽車,推動本市機動車能源和排放結構的雙優化。在"十四五"期間,北京交通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持續優化"三個結構",有效控制交通領域能源消耗、碳排放和污染物的排放,努力構建更加綠色、清潔、低碳的城市交通體系。
最后感謝大家對北京交通長期的支持和關心。謝謝大家。
《北京青年報》記者:
請問發改委的領導,能源是污染防治工作和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領域,"十四五"期間能源領域將采取哪些行動鞏固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謝謝。
來現余: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就像你問題中所說的,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有效解決污染問題的源頭措施,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動綠色北京建設的必然要求。
"十三五"時期,本市大氣環境質量實現持續好轉,其中能源領域作出關鍵貢獻。這里用兩個詞和大家簡要總結一下。一是最突出、一是最直接。能源結構的優化對減排效果是最突出的。"十三五"期間全市大力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特別是壓減燃煤,全市煤炭消費量從2015年的1165萬噸,壓減到2020年的135萬噸。煤炭消費量占全市能源消費比重由2015年的13.1%下降到2020年的1.5%,全市優質能源比重由86.9%提高到98.5%,處于全國省級地區的的領先水平。根據專業機構分析,近20多年來,壓煤的措施對大氣當中二氧化硫減排量貢獻率占到八成以上,對于PM2.5直接減排量的貢獻占五成以上。所以說作用是最突出的。第二個詞就是"最直接",主要是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對大氣質量改善的貢獻最直接。少用能,從源頭上直接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本市連續14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目標任務,2020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到0.21噸標準煤/萬元,保持了全國省級地區最好水平。
"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新階段。我們將堅持"更加高效、更加綠色、更有韌性"推動能源發展,從源頭減污降碳,為支撐本市生態環境改善從量變到質變,力爭為碳中和作出新貢獻。我想把剛才說到的三個詞再跟大家解釋一下,更加高效、更加綠色、更加韌性。
第一,在更加高效方面,堅持效率優先導向,多措并舉節能降碳。一是深挖重點領域的節能潛力。結合城市更新,推進城鎮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力爭基本完成全市2020年以前建成的需要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完成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三千萬平米,實施公交系統節能計劃,提升軌道交通系統牽引能效。加強數據中心精細化用能管理,加快推動老舊數據中心的升級改造,低效數據關心關閉退出。發揮標準引領和倒逼作用,對標國際先進能效水平,制定修訂一批重點行業和設備的節能標準。二是發揮科技和市場引領作用,加快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綠色技術產品推廣和示范應用,探索開展用能權交易、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嚴格執行國家電價改革政策,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三是動員全社會節能,嚴格責任落實強化對各區、重點行業、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目標責任考核,落實國家能耗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改革要求,增強總量彈性管理。開展節能宣傳,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帶頭采取更加嚴格、更精細化的節能管理措施,引導消費者購買高效節能產品,促進全社會節能意識進一步提升。
前一段時間,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下,市發改委會同市委宣傳部、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北京市進一步強化節能實施方案》,也就是"節能10條","節能10條"發布兩個月以來效果已逐步顯現,全社會在"10條"的引領、倡導下,在節能方面已進一步行動起來。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充分發揮表率作用,采取了嚴控建筑外觀照明、嚴格執行公共建筑室內溫度控制標準等措施。節能服務通過"進企業、進公共建筑、進社區"已累計開展165場活動,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官"開展在線培訓,目前已培訓1100多人。另外,本市26家提供第三方數據服務的數據服務中心安裝了在線能耗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數據中心的用電情況。另外,我們還對57家石化、水泥、數據中心、商場超市等領域的重點用能單位進行現場節能檢查。各項措施在密集展開,效果在逐步顯現。
第二,在更加綠色方面,按照"減煤、穩氣、少油、強電、增綠"的思路,分類有序推動能源轉型發展。一是進一步壓減燃煤用量。"十三五"期間經過大力壓減后,全市煤炭消費量還有100多萬噸,還有進一步控制的空間,主要是進一步提升農村供熱清潔化水平,全市煤炭消費量控制在100萬噸以內,非緊急情況下盡量不再使用燃煤。二是提升燃氣高效精細利用水平,分類有序推進非居民瓶裝液化石油氣替代。前一段時間核心區的非居民的石油液化氣罐的替代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將向全市進一步推動。天然氣的消費量控制在200億立方米左右。三是大力推進車輛的油換電,基本完成全市燃油供熱鍋爐的清潔改造。就是電動汽車的發展,以及還有一部分剩余的燃油鍋爐進行清潔化改造。四是逐步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強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建設,形成千萬千瓦級應急備用和調峰能力。五是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加強光伏發電在一些適宜場所和空間的應用,包括城鎮農村新建居住建筑、城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地鐵公交場站等交通設施有空間的地方、有利用條件的地方加大光伏開發利用。再就是擴大淺層地源熱泵的應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熱面積。加快推進京外新能源基地和綠電通道建設,到2025年外調綠電的電力力爭達到300億千瓦時,再加上本地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力爭"十四五"末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4.4%左右。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