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污水廠進水濃度提升
持續推進污水廠進水濃度提升工作,對于污水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低于或接近于100毫克/升的,應圍繞服務片區管網收集情況,以用戶接入監管、雨污錯接混接改造、管網更新、污水管網排查及破損修復為重點,制定“一廠一策”系統化整治方案,實現污水廠進水BOD濃度提升。
(三)排水管理強化效能,提升治理水平
1、強化規劃引領,推進規劃落地
落實“雨水2035規劃”和“污水2035規劃”,以區為主系統推進區級和詳細層級排水規劃的編制,實現區級排水專項規劃全覆蓋,提出重大調蓄空間及設施用地控制需求;結合規資部門的控詳規劃,推進詳細層級排水規劃編制,指導新一輪排水設施建設。依托行業信息報送平臺,將“十四五”規劃項目信息入庫,建立月度統計機制,推進項目實施。
2、加強科學研究,提升智慧保障
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排水行業發展的“引領、支撐、服務”作用,為現代排水事業體系建設和發展提供助力。
加強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研究。構建“上海市城市排水系統治理科技專項工作頂層設計”,系統破解難題,重點聚焦排水系統的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智慧管控和全鏈條污染減量等五大方向,加強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和設備研發。
完善排水相關標準體系。結合排水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系統梳理相關標準和定額,增加有效供給。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維修養護和管理標準體系研究和制定。強化定額管理,及時根據技術標準科學制修訂,指導行業發展建設。
加快排水智慧保障建設。進一步提高數據入庫率、及時性和準確性,保障數據質量;完善排水設施監測感知系統,基本建成覆蓋全市的排水設施運行的智能感知網絡;加強智慧賦能,厘清“四類水量”、分區域供水數據和分區排水量總賬;建成覆蓋市、區城鎮化地區排水模型及市、區兩級排水運管平臺,形成運行信息全收集、運行狀態全顯示、運行監管全覆蓋的監測網絡,逐步提高“廠、站、網、戶”一體化運行調度監管能力。
3、完善管理機制,提升運維水平
加強建設項目前期文件中排水相關內容的審核把關,提高規劃和標準執行性;加強系統整體性考量,嚴格管控末端能力吃緊地區增量。充分發揮市、區兩級監管體系作用,完善排水設施運行維護考核制度,進一步落實排水管道巡查和泵站分類管控,保證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實施到位。進一步加強對街鎮、機場、開發區、公路等單位管理的排水設施的運行維護監管,持續推進排水管道設施養護全行業、全覆蓋、全過程管理;深入落實管網周期性檢測制度,建立管網檢測、修復和改造機制,提升排水管道完好率,充分發揮排水設施效能。重點研究企事業單位及住宅小區排水設施運行維護常態化機制,明確相關管理要求及監督檢查辦法,確定相關技術標準。建立雨污混接問題預防、發現和處置的動態機制,推進雨天污水系統增量明顯區域和排水不暢區域專項排查整治,開展績效評估,推動后續改造。
4、健全安全責任,加強監督管理
加強領導,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持續推動排水行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夯實基礎工作,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水平。強化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大力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標準,完善操作規程和各項安全生產信息報送制度,提升安全生產管理能力;強化設施管理,加強行業重點領域管控。重點開展防范硫化氫中毒事故專項整治工作和排水行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加強預案完善,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排水行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明確應急處置內容、規程和信息報送要求,完善行業和專項應急處置預案,強化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物質儲備。
5、完善處置機制,加強熱線管理
圍繞100%先行聯系率和處理反饋率、不低于95%的訴求解決率、不低于85%的市民滿意率,進一步加強排水行業指導與監督,充分利用督辦機制和考核制度,提高全行業熱線管理水平。針對排水熱線工單,加大對排水設施運行管理企業的監督,每月梳理分析熱線處置情況,及時發現排水管理中的薄弱點和困難點,加強現場協調處置,推動疑難問題的解決,切實提高市民訴求滿意率。
(四)服務重點區域,落實國家戰略
聚焦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以下簡稱“臨港新片區”)、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以下簡稱“虹橋商務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長三角生態示范區”)、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等重點地區建設,提升城市災害防御能力,加強區域污染聯防聯治合作,構建城市綠色發展新格局,在上海以及全國的排水行業發展提供方向指引。
1、強化海綿城市建設,助力臨港新片區高水平開放
在臨港新片區海綿城市國家試點工作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實施“+海綿”項目,對老舊小區、道路廣場、河道水體、公園綠化等不同項目進行改造提升,擴建臨港污水處理廠,提高污水處理能力,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為臨港新片區、上海市以及全國其他城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方向引領,為未來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樣板。
2、試點區域聯防聯治,支撐長三角生態示范區綠色發展
在長三角生態示范區內實施雨水排水能力提升建設,擴建西岑污水處理廠,建設青浦區污泥干化焚燒設施,提高污水污泥處理處置能力。進一步運用系統性思維,從流域整體角度,在長三角生態示范區率先探索生態環境標準、監測、執法的“三統一”,推動建立跨省聯防聯控機制、開展聯動治理,試點推行廠站網一體化運營,發揮好區域生態環境協作機制作用,攜手打贏區域污染防治攻堅戰,共同建設好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3、提升排水保障能力,支撐虹橋商務區建設國際開放樞紐
考慮虹橋商務區開發建設密度高、商貿活動密集、對排水安全保障要求高的特點,推進華江、繁興等雨水泵站建設,提升排水設施能力;持續優化虹橋污水處理廠及污水收集系統運行調度,提高地區污水收集處理效能。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