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打出“組合拳”規范污泥市場,媒體常曝光污泥違法處置亂象,多部政策措施對污泥處理處置加強監管,多輪環保督察也重拳出擊。
9月17日,E20研究院數據研究中心行業分析師王妍在“2021(第十三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借助E20環境平臺E標通數據采集系統對污泥市場化項目進行梳理,旨在剖析污泥行業近三年的市場現狀。
內容速覽:
(1)污泥處理處置市場的整體情況:2018-2021年上半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化項目釋放數量在逐年上升;華東和華南地區每年釋放數量均超整體的50%。
(2)近三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化項目中77%的項目采用了脫水干化的處理工藝;采用厭氧消化技術處理污泥的占比在逐年下降。對于處置環節來講,近三年以焚燒為處置技術的市場化項目占整體64%,電廠協同焚燒占比最大。
(3)近三年市場化項目的處理均價在259.3元/噸,處置均價為251.3元/噸。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了“好土”路線,“厭土”路線,“深埋”路線和“干焚”路線等四條主流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E20研究院通過E標通和市場調研給出近三年四條主流路線的市場化項目和專營項目中標價格區間,目前來看,專營類項目的價格較市場化項目價格高些。
(4)近三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化投運項目的平均單體投資額約2.4億元;57%的投運類市場化項目單體規模在100到300噸/日;65%的項目采用BOT的運營模式;從社會資本方維度分析,近三年有66%的市場化投運類項目中標方是C/D方陣。
特別說明:本文所有數據均基于污泥市場化公開招投標渠道成交的項目信息;污泥專營類市場并不在本文分析范圍。
王妍
《“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2017年)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應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由“重水輕泥”向“泥水并重”轉變。國家打出“組合拳”規范污泥市場,媒體常曝光污泥違法處置亂象,多部政策措施對污泥處理處置加強監管,多輪環保督察也重拳出擊。
據E20研究院(《中國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市場分析報告(2020版)》)測算,預計到2025年,城鎮污泥產生量將超過6200萬噸,無害化處理率將接近80%,預計污泥無害化處理運營規模在13.5-16萬噸/日之間。據此估算,“十四五”期間預計新增污泥無害化處理規模在5-6.5萬噸/日,將會帶來225-300億元的市場投資規模。
基于此,9月17日,E20研究院數據研究中心行業分析師王妍在“2021(第十三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借助E20環境平臺E標通數據采集系統對污泥市場化項目進行梳理,旨在剖析污泥行業近三年的市場現狀。
污泥市場化項目逐年大幅增加、華東華南占一半
從歷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化項目的中標情況看(左下圖),釋放數量在逐年上升;右上圖和右下圖分別是近三年七大地理區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化項目的釋放情況,每年華東和華南地區釋放數量均超整體的50%。當然,華東和華南等經濟發達且人口密集的地區,污水處理廠分布較多,污水處理量較大,每年需要處理處置的污泥體量較大。
污泥市場化處理:脫水干化為主、厭氧消化占比逐年下降
左圖是近三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化項目的處理技術工藝占比情況,77%的污泥市場化項目采用了脫水干化的處理工藝。歷年情況看(右圖),每年市場化項目采用脫水干化處理技術的占比均在50%以上;此外,E20研究院發現,市場化項目中采用厭氧消化技術處理污泥的占比在逐年下降。
污泥市場化處置:焚燒為主、建材利用逐年上升
對于處置環節來講,近三年以焚燒為處置技術的市場化項目占到整體的64%,其次是土地利用和建材利用,占比分別為19%和10%。右上圖是歷年的變化情況,每年超50%的污泥處置項目采用焚燒技術處置。右下圖為近三年七大地理區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化項目處置技術情況,其中,東北地區填埋占比較大。不同地域會選擇不同的污泥處置技術,這和該區域的末端處置設施建設、政策要求以及實際情況有關。
目前污泥焚燒有自持焚燒和協同焚燒兩種方式,協同焚燒又可以具體細化為與電廠的摻燒、與生活垃圾的協同焚燒以及送進水泥窯摻燒三種方式。左圖是近三年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化項目采用焚燒方式處置的具體情況,其中協同焚燒占83%,3%的項目是自持焚燒(推薦閱讀:低碳戰略下的污泥自持焚燒發展方向),另有14%的項目焚燒方式在招標文件中未表述清楚。83%的協同焚燒中以電廠摻燒為主,占30%;生活垃圾協同焚燒占28%,16%是水泥窯摻燒,另有9%的協同焚燒協同對象不清。
右上圖是采用焚燒方式處置的污泥市場化項目的服務模式,近三年73%的項目采用購買服務方式,另外25%的市場化項目采用投資運營模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