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江西省政府辦公廳獲悉,江西省近日出臺《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若干措施》,要求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
在生產領域,《若干措施》提出,江西省要持續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到2025年底建成省級綠色園區50家以上、綠色工廠200家以上。提升開發區和產業集群綠色集約發展水平,到2025年80%以上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加強綠色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管理,實施“贛鄱正品”認證體系,做大做強“贛撫農品”等區域公共品牌。
在流通和消費領域,《若干措施》提出,江西省要推進多式聯運型和干支銜接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做大做強多式聯運和中歐中亞班列,到2025年底水路和鐵路貨運量占比達15%。推進有條件的地方在垃圾收集、回收、轉運和分揀、處理等環節與再生資源回收實施“兩網融合”,鼓勵南昌等地建立回收利用分揀中心,到2025年底,可再生資源回收點基本實現“一村一點”。強化餐飲服務全過程厲行節約意識,堅決制止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餐飲浪費行為,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若干措施》提出,江西省要建立“廠—網—河(湖)”一體化、專業化運行模式,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到2025年底力爭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年均提高4個百分點。建立健全城鄉生活垃圾收轉運與處理體系,加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城鎮原生生活垃圾2021年底基本實現“零填埋”,設區市中心城區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到2022年底全面建成。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綠色發展水平,新開工的高速公路按綠色公路標準建設,完善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到2022年底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全覆蓋。
詳情如下:
江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現將《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2021年7月8日
(此件主動公開)
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若干措施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1〕4號),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我省綠色發展水平提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措施。
一、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
(一)推進工業綠色轉型。持續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行動,推動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紡織、造紙、皮革等產業綠色化發展。大力發展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實施鑄鏈強鏈引鏈補鏈工程。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培育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設計產品和綠色供應鏈企業,到2025年底,全省建成省級綠色園區50家以上、綠色工廠200家以上。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強汽車零部件等再制造產品推廣應用。加大能耗雙控、碳排放雙控制度對工業綠色轉型的引導,依法在“雙超雙有高耗能”行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強化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加強散亂污企業治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農業綠色發展。建設國家綠色有機農產品重要基地,推進江西省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建設。加強綠色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管理,實施“贛鄱正品”認證體系,提升“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價值,做大做強“贛撫農品”等區域公共品牌。壯大茶葉、中藥材、油茶、富硒農業等特色產業,發展竹類、香精香料、苗木花卉、森林旅游和康養等林下經濟,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持續實施農藥化肥、獸用抗菌藥減量增效行動,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開展農業包裝廢棄物污染治理,推進退化耕地土壤修復。提高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快推進種養循環一體化,支持建設國家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實施農業節水行動,開展農田節水建設。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和大水面生態養殖,做好長江干流江西段、鄱陽湖等重點水域退捕禁捕工作。(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市場監管局、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水利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服務業綠色升級。引導商貿流通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鼓勵發展共享住宿、共享出行等商業模式。積極開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試點示范,推動兩業深度融合發展。開展網絡機房綠色建設和改造,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江西分中心。加快補齊工業設計、檢驗檢疫、服務外包等產業發展不足與短板,建設長江中游重要研發設計及服務基地。推進綠色會展發展標準制定,引導會展與商業、旅游、文化、體育等產業聯動發展,打造綜合性和專業性服務會展龍頭企業,推動辦展設施循環使用。推進設區市城區汽修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將低VOCs含量涂料納入綠色建材應用要求。引導星級賓館、酒店、餐飲行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生態環境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壯大綠色環保產業。貫徹落實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引導綠色環保產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強省級環保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企業和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環境服務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創新環保管家一體化服務,探索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落實好石油、化工、電力、天然氣等領域節能環保競爭性業務放開政策。(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省管局、省水利廳、省國資委、省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