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3: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方向及重點企業
鼓勵安徽省通源環境節能股份有限公司市政污泥干化炭化與資源利用和市政污泥餐廚垃圾協同處置技術、設備研發和應用。
支持淮南市、馬鞍山市、淮北市、阜陽市等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加快磷石膏、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建設。
支持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依托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開發秸稈多元化利用技術,拓寬農林廢棄物再生利用途徑。支持豐原集團100萬噸/年聚乳酸等替代塑料工程建設。
支持廢舊鋰電池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支持安徽西恩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建設20萬噸/年廢舊鋰電池材料的綜合利用項目。
支持安徽浩悅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醫療廢物、餐廚垃圾處理處置技術與裝備研發及推廣應用。
支持安徽超越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報廢車輛、廢舊電子電器產品拆解和綜合利用等技術研發及應用,建設資源化利用產業鏈。
(四)節能環保服務業
節能服務業。培育一批專業化、高水平節能服務公司,拓展服務領域,增強競爭力;加強宣傳,搭建公益性節能服務平臺,對中小用能單位進行指導,形成節能環保工程設計、施工和運營總包服務產業鏈。在全省實施能耗交易,大力推進合同能源管理。
環保服務業。支持具有較強規模和實力的環保服務公司聯合組建安徽環保產業集團,成為具備“系統設計、設備制造、工程施工、調試運行和維護管理等全方位服務能力的公司,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本地龍頭企業。在環保細分領域,推進 “一站式”等高端高質服務,引領服務機構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形成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競爭力的專業化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發展合同環境服務和環境治理特許經營模式,支持實施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損害評估、環境物聯網等新興環保服務業。
專欄4:節能環保服務業重點發展方向
組建安徽環保產業集團,培育成為省內具有影響力、競爭力的環保龍頭企業,提高行業整體水平。
鼓勵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等實力較強單位提供拓展節能咨詢服務,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指導。
打造節能環保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節能環保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學會、產業聯盟等組織的作用,提高配套服務能力和水平。
四、主要任務
(一)推進產業發展“雙招雙引”
建立健全“雙招雙引”工作機制。建立目標項目跟蹤機制,依托省市“雙招雙引”平臺,對優質目標項目實行平臺調度、主動對接、及時反饋、動態管理和落地保障等全過程跟蹤服務。建立引入企業幫扶機制,定期召開政企座談會,邀請引入企業參與涉企政策制訂,保持與提振企業落地發展信心。建立企業發展協調機制,各級管理部門積極參與制定企業中長期發展目標和思路,做好與省、市相關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需求的有效銜接。
全面實施產業企業招引攻堅。針對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和節能環保服務四個產業細分領域逐一配套繪制招商地圖,確定重點招商地區和企業,大力開展鏈條招商、精準招商,積極開展基金招商、總部招商。整合各類招商資源,全面開展產業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持續不斷推進招商引資工作質量和效率。出臺支持協會商會招引激勵政策措施,提升行業協會商會組織、招引、服務企業的動力、能力和活力。
重點實施產業人才招引培育。發揮用人單位主體、引才機構及人才工作站作用,不斷拓寬引才渠道,鼓勵企業通過顧問指導、短期兼職、退休返聘、技術入股等方式,柔性引進省內外領軍人才、專家團隊和事業單位科技人員。加強企業與省內高校合作,開展技術和管理人才定向培養工作,努力擴大復合型人才培養規模。不定期向企業征集崗位需求,組織節能環保企業赴各類院校開展專場招聘工作。
(二)推介產業領軍“龍頭企業”
打造“龍頭企業”。支持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節能環保企業發展壯大,鼓勵其運用并購重組、業務創新等方式進行業務拓展,重點發展10個以上產值過50億元的領軍企業,打造安徽省乃至全國市場的節能環保產業“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提升技術集成能力,整合全球創新資源,提供行業問題綜合解決方案。鼓勵“龍頭企業”加強行業標準研究,發揮核心優勢,形成一批擁有先進技術、領導行業發展的技術型節能環保企業標桿。
宣傳“龍頭企業”。樹立“龍頭企業”品牌發展戰略,鼓勵企業自主品牌發展和建設,加強企業對品牌的保護和維護,持續提升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在確保產品服務和質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媒體廣告、博覽會、招商會、展銷會、專題報告、公共關系和網絡營銷等手段加強“龍頭企業”宣傳。鼓勵企業適時開展品牌延伸,支持“龍頭企業”向產業上下游和產業多領域延伸,滿足我國各類地區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對不同產品及層次的需求。
培育“龍頭企業”。深入實施節能環保產業“五個一百”專項行動,推進中小企業提質增效和做大做強,每年重點支持節能環保100強優質生產企業。結合我省重點領域和突破方向,每年重點培育100項節能環保先進技術。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每年重點推介100項新產品新裝備。在重點領域和行業,加大節能環保改造力度,每年重點實施100項節能環保重點改造項目。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技術服務,每年重點支持100家節能環保服務機構。
(三)培育產業集聚示范園區
合理規劃園區布局。針對全省各地區域差異,選擇若干技術條件良好、龍頭企業集中的地區,建設一批富有地區產業特色、區位優勢突出的節能環保產業園區和基地,構建集技術開發、成果孵化、設備制造、工程設計、公共服務等多功能的一體化產業集聚區。根據各地區域節能環保市場需求,合理規劃園區選址布局、重點發展方向等。針對已建園區,完善產業門類或適當調整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實現與區域市場需求的緊密關聯。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