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海天集團-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組織召開博士后學術交流會,10名博士后與4名博士后合作導師齊聚一堂。本次會議以污水處理“碳中和”實用技術為題,聚焦國家“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探討工藝技術與途徑研究方向。海天集團董事長費功全出席會議并與參會博士后進行親切交流。
海天集團董事長費功全指出,為響應國家“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號召,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講話精神,海天集團積極行動,第一時間落實“打造碳中和企業”的決策部署,成立了集團“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積極協調政府相關部門,爭取對口支持,推動相關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為實現低碳、低能耗、高質量、高效率運營發展目標而提前謀劃、落實行動,以推進海天集團可持續成長發展。
會上,海天集團博士后賴波(四川大學教授)以《碳中和:節能減排+高效經濟》為題進行交流分享。他表示,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物是制約化工行業發展的難題,所以開發經濟高效的高難度化工廢水處理技術裝備意義重大。
賴波博士后與其科研團隊首創mFe/Cu材料循環水高速旋流裝備,突破了固定床傳質效率低的技術難題,在解決碳中和的同時也為企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海天集團博士后許文來(成都理工大學教授)與海天集團博士后于晗(瑞典隆德大學博士、南開大學博士)分別以《厭氧氨氧工藝啟動》、《新型水體有機物處理方法》為題進行了現場交流分享。隨后,海天集團其余7名博士后:馬麗麗副教授、白楊教授、劉楊副研究員、何傳書副研究員、劉小楠副研究員、陸一新教授、熊兆錕副研究員也就污水處理中 “碳中和”的實用技術進行了交流分享并展開了觀點討論。
南開大學教授、博導于宏兵(博士后合作導師)表示,污水處理與 “碳中和”緊密相聯,目前單純的環境政策早已不足以解決碳的問題,環保、減碳、增效要協同并進,科研實驗的前提是要了解國家的發展方向和策略,為國家發展服務。
四川大學教授、博導楊平(博士后合作導師)表示:感謝海天集團博士后工作站這個科研平臺,相信各位博士后能夠在這個平臺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希望在大家一同努力下,開發出一套具有海天特色的污水處理系統。
海天集團董事長費功全充分肯定了此次學術交流會的意義,并向海天集團博士后賴波(四川大學教授)頒發了《海天集團優秀博士后證書》。
費功全強調,“3060目標”是中國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的起點,也是中國各行企業與各領域專家在氣候變化大環境下的交集和共鳴之所在。海天集團將一如既往堅持“海天水務,為民服務”的服務宗旨和“改善環境,造福社會”的美好愿景,以“為環保事業鞠躬盡瘁”和“實現中國夢”為奮斗目標。未來,海天集團將持續為實現國家“3060目標”及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奮斗,努力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清潔能源的重要參與者和主要推動力量。
會議由海天集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主任、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長、博士后合作導師、海天集團-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牽頭人潘志成二級教授主持。海天集團董事、總裁李勇、海天集團董事長助理費俊杰、海天集團常務副總裁鐘映海、海天集團董事、副總裁蔣沛廷等出席會議。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