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顏磊:碳中和視角下的全國碳市場

時間:2021-05-07 11:09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趙利偉整理

評論(

image.png

國內試點市場配額交易價格

  隨著全國碳市場的啟動,我國碳市場首批納入2225家發電行業(含自備電廠)的重點排放單位,排放總量超過40億噸,占全國40%的排放比例。按照5%的CCER抵消比例,全國碳市場初期每年CCER需求量約為2億噸/年,風電光伏、污水處理、污泥處理等行業領域,都可以產生CCER,供重點排放單位抵消履約使用。

  三、CCER抵消機制

  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簡稱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是指依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經國家發改委備案并在國家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單位為“噸二氧化碳當量”。

  目前中國碳市場中抵消機制主要是CCER抵消機制,它規定了抵消關系,一噸配額等于CCER,同時各試點均對碳市場CCER準入進行了一定限制,包括準入比例,每個試點定的比例不同,比如北京是5%,重慶8%,湖北是10%,另外對準入地域和準入類型也做了一些要求。

  CCER是如何參與抵消的呢?比如某控排企業經第三方核查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10萬噸,實際配額只有100萬噸,配額存在缺口,企業需要購買10萬噸配額來完成履約任務,否則會面臨相應的懲罰,這時政府規定控排企業可以用初始核發配額的10%來抵消自己的配額缺口,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可以從市場上購買10萬噸CCER來抵消自身的配額缺口用于履約。任何一個減排項目,只要開發出減排量來,都可以到市場上去出售。

  “為什么控排企業愿意在開一個賬戶買CCER呢?”顏磊表示,“因為CCER價格相對配額便宜,這涉及經濟學上的一個原理:配額是每年一核發,每年一清繳,供需比較平衡;CCER每年的需求量固定,比如北京五千萬噸的配額總量,每年有250萬噸的CCER固定需求,但全國的CCER項目只要開發出來了就可以源源不斷向市場上供給,供給是大于需求的,所以CCER價格比較低?!币员本槔漕~價格90元,CCER價格是20-30元,控排企業肯定愿意購買價格更低的CCER來低成本履約?!胺旁谖鬯幚硇袠I上,如果在座各位污水處理廠用了一些污泥處理技術,減少了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開發出了減排量,就可以賣給需求方?!?/p>

  另一方面,開發CCER要有技術支撐,若方法學選擇錯誤,可能會直接導致CCER項目申請失敗。與污水有關的方法學有15個,開發項目要經過嚴格的第三方審定。

image.png

CCER項目公示和備案平臺公布的各階段項目數量

  以深能環保開發的污水處理沼氣回收CCER碳資產項目為例,該項目使用了兩個方法學,項目年總減排量預計 68,633 噸 CO2當量,按照目前20元/噸價格計算,每年可為業主帶來1,372,660元收入,10年計入期13,726,600元。收益對于項目來說可以算是錦上添花,不做沒有損失,但做了就會有一些額外收益,并且投入成本比起收益要小很多。

  四、互聯網碳減排

  除了面向企業的B端的碳交易,目前通過互聯網也將碳交易做到了面向C端的個人。面向個人碳排放做得最好的就是支付寶個人碳賬戶“螞蟻森林”項目,該項目上線以來累計用戶5億多,種植真樹超過1億棵,減排超過1200萬噸,成為全球碳普惠領域的標志性案例。

  “北京綠普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也在通過搭建個人碳交易賬戶的形式推行C端的個人減排,跳出螞蟻金服“閉環邏輯”,從上到下由相關政府部門給與支持,從下往上通過社會資本采用商業化運行的模式,帶動各互聯網企業參與,推動C端碳交易。目前綠普惠正與微眾銀行合作,用區塊鏈技術,以金融科技助力個人碳減排?!鳖伬诒硎?,未來將開設個人碳賬戶,通過各種激勵的形式,提升用戶環保行動力,帶動每個人踐行減排?!熬G普惠致力于建立有中國特色、商業化運行、可持續發展的C端自愿減排交易體系,吸引更多關注環保的機構與公眾積極參與,為碳減排貢獻互聯網科技力量。”

image.png

12

編輯:趙利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