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湖泊生態系統安全,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現發布國家生態環境基準《湖泊營養物基準—中東部湖區(總磷、總氮、葉綠素a)》(2020年版)及其技術報告。基準內容及其技術報告可在生態環境部網站(www.mee.gov.cn)“業務工作/法規標準/環境基準管理”欄目下查詢。
特此公告。
附件:1.湖泊營養物基準—中東部湖區(總磷、總氮、葉綠素a)(2020年版)
2.湖泊營養物基準技術報告—中東部湖區(總磷、總氮、葉綠素a)(2020年版)
生態環境部
2020年12月30日
抄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0年12月30日印發
附件1
湖泊營養物基準[1]—中東部湖區(總磷、總氮、葉綠素a)(2020年版)
[1]對湖泊產生的生態效應(藻類生長)不危及其水體功能的最大濃度(任一時段湖泊總磷、總氮和葉綠素a監測代表值滿足基準值時,藻類生長不會危及水體功能)。
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湖泊營養物基準—中東部湖區(總磷、總氮、葉綠素a)》(2020年版),這是我國第一個湖泊營養物基準。國家生態環境基準專家委員會委員和有關專家就湖泊營養物基準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您長期從事湖泊富營養化相關研究工作,想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為什么要制定自己的湖泊營養物基準?這對新時期我國湖泊生態環境保護有什么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劉永定 研究員: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社會生產力快速增長的同時,污染物處理處置的任務也空前繁重。新時期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和依法治污;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生態保護治理。
氮、磷過量輸入導致的湖泊富營養化和生態系統退化問題非常突出,嚴重威脅了湖泊流域生態安全和飲用水安全。湖泊富營養化控制的主要依據是湖泊總磷、總氮標準,而現行的總磷、總氮標準主要參考國外的基準值,未考慮我國湖泊氮、磷營養物的自然本底和生態環境效應及其區域差異。歐美等國家已出臺基于區域差異的分區營養物基準,在控制湖泊富營養化、恢復湖泊水生態系統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制定適合我國湖泊生態環境特征的分區營養物基準,是制修訂湖泊總磷、總氮標準,實現湖泊科學化、差異化管理的科學依據,為改善湖泊生態環境質量提供了理想目標,是國家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努力的方向。
問:湖泊富營養化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湖泊營養物基準—中東部湖區(總磷、總氮、葉綠素a)》(2020年版)的起草人,想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背景,比如水體營養物基準主要包括哪幾類?為什么要先制定湖泊營養物基準?湖泊營養物基準為什么要分區制定?關于水體營養物基準,后續還有什么考慮嗎?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霍守亮 研究員:富營養化是當前全球水環境面臨的嚴峻問題之一,氮、磷等營養物是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的最主要因素,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將其納入水體基本監測指標,總磷、總氮是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的基本項目。國際上按照水體類型將營養物基準分為湖泊、河流、濕地、河口與近岸海域營養物基準。不同水體水文、水生態環境等特征差異導致其營養物生態效應存在顯著差異,需要按照水體類型分別制定營養物基準。
湖泊營養物基準指對湖泊產生的生態效應(藻類生長)不危及其水體功能或用途的最大營養物濃度,是對湖泊富營養化進行評估、預防和治理的科學基礎,也是營養物標準制修訂的主要依據。現階段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積累了大量湖泊監測數據,為制定湖泊營養物基準奠定了數據基礎。經過十多年的系統研究,在參考美國湖泊營養物基準制定技術方法的基礎上,我國發布了《湖泊營養物基準制定技術指南》(HJ 838—2017),為制定適合我國生態區特征的湖泊營養物基準奠定了方法學基礎。
湖泊營養物自然本底和生態效應區域差異大,鑒于地理、氣候等因素對營養物效應的影響,歐美等國家普遍采取分區制定湖泊營養物基準的做法,美國將境內湖泊劃分為14個一級生態區,歐洲劃分為5個一級生態區。從目前掌握的數據及研究結果看,我國湖泊營養物基準可以按中東部湖區、云貴湖區、東北湖區、內蒙湖區、新疆湖區、青藏湖區和東南湖區7個分區制定。
后續將會對河流、河口與近岸海域等營養物基準研究進行全面回顧和系統梳理,啟動河流、河口與近岸海域的營養物基準制定技術規范的編制工作,規范不同類型水體營養物基準制定程序、技術和方法,全面推動我國河流、河口與近岸海域的營養物基準制定。此外,隨著我國湖泊調查的不斷深入以及營養物基準研究的不斷充實、豐富和發展,結合氣候變化對湖泊富營養化和生態系統演替的影響,營養物基準也將適時修訂和更新。
問:從《湖泊營養物基準技術報告—中東部湖區(總磷、總氮、葉綠素a)》(2020年版)可以看到,不同國家和地區、同一國家在不同區域制定的湖泊營養物基準值都存在較大差異,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差異呢?這說明了什么?國際上已經制定了營養物基準的國家和地區,是怎么應用基準的呢?
北京大學 劉永 研究員:不同區域基準值的差異主要是由湖泊地理、氣候等因素導致的營養物效應差異引起的。湖泊所處的經度、緯度和海拔等地理特征,可以反映地帶尺度的地形對湖泊營養物效應的宏觀影響。在相同的營養物濃度水平下,氣溫升高會促進藻類生長,將顯著增加藻類對營養物的利用效率。不同地理、氣候特征條件下,營養物藻類利用效率存在顯著差異,需要分區制定營養物基準。國際上的常用做法是根據不同區域和不同湖泊生態類型的特點,制定區域湖泊營養物基準,以更好地反映湖泊環境的差異,滿足湖泊的管理需求,并提高制定相應水質標準的科學性。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