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我去河南睢縣參觀了這里的第三污水處理廠(新概念污水處理廠)。
回來后寫了兩篇作文,一篇是沒談什么正經事的《一人食》,另一篇因為一些原因沒發,還安靜地躺在我的電腦中。
睢縣是河南的一個縣城,隸屬商丘市。從北京到這里來,最方便的選擇是坐四個多小時高鐵到民權北高鐵站下,再從民權北坐一個多小時車,就到了。
當天到民權北接我的是睢縣三污廠長郝宇鋒,他自污水處理廠建設后期就過來擔任廠長,已經在這里駐扎近三年。
一路走一路聊,我對睢縣有了基本了解。路上看到碧桂園、河南建業等好幾個房地產公司的樓盤項目,我還是很詫異的。這些房地產公司市場下沉居然已經到了這一步。
這個縣整體都是平原,人口密度很大,缺少支柱產業。有一個“中原水城”的稱號,有幾個面積比較大的湖泊,如北湖,是國家鐵人三項的訓練基地,對優質水的渴求顯而易見。
污水處理廠坐落在縣城郊區,順著一段鄉村公路,走過幾個村子,就能看到。
它實在太醒目了。不是因為建筑物特別高,而是有特色,叫人難忘,區別于我們通??吹降奈鬯幚韽S。
都是細節
除了外形,還有各種細節。這座樓有個名號,叫科學管理中心。灰色調弧形建筑物,仿若藝術或科技公司建筑。掛的牌子除了“河南省環境教育基地”“河南省水環境模擬與治理重點實驗室示范基地”之外,“愛琴海婚紗攝影”“千里畫室外寫生基地”。
外觀很有科技感的建筑,內在的規劃、設計也很特別,比如弧形的中控室,是全透明的,為了美感上的統一,就連辦公桌上的電腦屏幕也做成了弧形。
走到里面,燈飾、墻壁上的指示牌和裝飾物、辦公用具等都透著講究。郝廠長悄悄告訴我:有些是我們淘寶來的。但是淘些什么,怎么和當下環境恰如其分地融合到一起,也是有學問的。
遠觀
近瞅
站在樓上向內眺望,就是污水處理廠全貌了。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湖泊、亭臺、樹木,向下看則是仿照枯山水做的一處小小景觀。
墻壁上的水泥痕,為了做出藝術感,都是一條條手工做出來,而不是買現成的貼上去。地面上鋪的是透水磚,傳遞的是海綿城市的理念,二樓還有一個玻璃柜子專門演示海綿城市是怎么回事。
海綿城市局部設計展示
這個污水處理廠一期日處理污水2萬噸,還配有一個有機質處理中心,通過協同厭氧方式,處理污泥和畜禽糞便。中心采用中持綠色DANAS干式厭氧發酵技術,顯著提高有機質處理效率,降低污泥處理難度,產生清潔能源沼氣,已可滿足全廠近50%的能耗;污泥處理后產生的有機肥,也已用于廠區內農業安全示范區的作物試驗性種植當中,實現了物質的良性循環和資源化運營。
聽不到聲音的風機房,聞不到臭味的污泥處理設施,清澈的出水,湖泊里歡快的游魚……透著一個小廠的秀氣。
展廳入口
還有那些運營管理方面的小心思:一個小小的木頭展廳,既有當地環境治理的歷史脈絡,當地的野生動植物和自然景觀,也有一個大屏幕播放宣傳片。
展廳里別具匠心的是一排排參建單位名單,大約快200家,從投資金主到提供安裝服務、設備產品的廠家,都板上有名。有河南水投、中持和睢縣政府,有賽萊默、哈希、景津環保、住友、尚川水務等所有參建過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名字寫在這里,它們大概也是與有榮焉,郝廠長說有一家公司溝通他們,希望自己的名字能靠前些。
參建單位C位(最核心的在燈光閃耀處)
在物之外,還有很多人的事情,我覺得很有意思。
這個廠有30來個人,“定崗不定責”,相當一部分人身兼數職。郝廠長對他們每個人都了如指掌,這大都是他尋來的“寶貝”。
比如廚師,擅長各大菜系,還有海鮮,每天變著花樣給員工做好吃的,還曾被當地一家銀行借去做菜。短短幾小時內完成了從采購到幾十道菜品制作的過程。
小餐廳
這位廚師原籍睢縣,原來在大城市的大餐廳打工,現在獲得了污水處理的工作職位,就能回家了,方便工作之余照顧家庭。
比如實驗室的負責人,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卻終于在家鄉找到了合適自己的工作。對了,這個實驗室窗明幾凈,設備齊全,看起來水準很高,在這樣規模的小廠是比較少見的。
比如司機,當地人脈豐富,廠內的風景園林管理就由他兼管負責了。他能夠從周邊村子里找到勞動力幫助打理,付出的費用要比找一個園林綠化公司便宜,而且為村民提供了工作機會。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