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補道路交通短板。著力解決城市路網密度不足、微循環不暢通、主次干道斷頭路、公共停車設施不足等問題,謀劃推進城市道路建設、橋梁隧道、快速路、公共停車場等方面的重點項目。(牽頭單位:省住建廳;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
(八)補公共體育設施短板。謀劃推進一批大型公共體育場館新建和改擴建項目,使全省所有縣(市、區)達到“一場兩館”(一個標準體育場、一個不少于3000座體育館、一個游泳館)的標準,提升全省公共體育設施水平。
(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財政廳)
三、實施步驟
(一)項目謀劃階段(2020年7月-9月)。指導各地根據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結合地方實際,對重大項目進行再次梳理,按照債券資金使用要求,對一般債和專項債舉債額度進行摸底確認,抓緊編制項目實施方案,為項目實施夯實前期工作基礎。
(二)項目實施階段(2020年9月-2022年9月)。各市縣按照一般債和專項債的申報程序,對符合發行條件的項目抓緊組織申報,同時積極向國家和省申報有關預算投資和專項資金支持,加快項目建設,確保完成行動方案規定的目標任務。
(三)項目驗收階段(2022年9月-12月)。各市縣對照行動方案開展自查,對標對表補短板,確保主要任務不漏項。組織完成項目驗收,對行動方案實施情況開展績效評價。
四、資金籌措安排
全省各地共謀劃補短板項目1484個,估算總投資2409.81億元(城市基礎設施2295.96億元,公共體育設施113.85億元),其中,老舊城區補短板項目396個,297.03億元;排水防澇補短板項目209個,418.39億元;污水收集處理補短板項目234個,537.49億元;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補短板項目68個,118.62億元;供水供氣補短板項目189個,344.11億元;地下綜合管廊補短板項目28個,121.63億元;道路交通補短板項目299個,458.69億元;公共體育設施補短板61個,113.85億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縣人民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省住建廳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搭建城市補短板建設項目信息系統,建立項目謀劃庫、實施庫、建成庫,對入庫項目實行月調度、季通報、年排名,排名結果全省通報。會同省直相關部門,結合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入庫項目提供綠色通道,采取并聯審批、告知承諾等措施,提高審批效率。省直相關部門要加強指導,在資金、技術、政策上予以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資金支持。省政府每年根據各地入庫項目情況和項目實施進度,轉貸債券資金提供支持。省直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對接國家相關部委爭取中央專項資金支持,組織、指導各地申報、使用專項債券。充分運用市場機制,依托地方投融資平臺,加強與社會資本的合作。積極利用基礎設施信托投資基金和企業債券融資等直接融資的方式擴大融資渠道。
(三)加強項目統籌。各地要合理安排項目建設時序,加強不同類型項目之間的統籌協調。城市各類管網、管廊項目要與城市道路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驗收。各類管網建設項目要與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充分對接,能入盡入。各類地下工程項目要做好統籌安排,科學制定施工方案。鼓勵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成片打捆,與背街小巷改造和城市更新等項目統籌實施。
(四)加強督導考核。加強對入庫項目實施情況的督查,采取暗訪、調研、座談等方式,結合信息化手段,及時了解各地項目謀劃和實施推進情況。對項目謀劃科學、項目推進有力的進行通報表揚,并在“以獎代補”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對項目謀劃不積極,實施推進滯后的約談問責。
(五)引導公眾參與。各地要充分發動群眾參與,搭建公眾信息平臺,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建議,凝聚社會共識。充分運用電視、廣播、紙媒、網絡、微博、微信等多種載體,加大輿論宣傳引導力度,營造良好氛圍。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