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市人民政府發布了《西安市碧水保衛戰2020年工作方案》,要求,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全市飲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建成區入河排污口得到有效整治,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污水收集與處理能力顯著提升。詳情如下:
西安市碧水保衛戰2020年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西安市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西安實施方案》(市字〔2020〕7號)、《全域治水碧水興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護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市辦字〔2020〕19號)和《西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市政辦發〔2016〕64號),按照《陜西省碧水保衛戰2020年工作方案》(陜政辦發〔2020〕9號)要求,結合我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國考、省考斷面總體優于考核標準,渭河西安段水質穩定達到Ⅳ類,主要河流消除劣Ⅴ類,興慶湖、漢城湖等城市生態湖水質達到Ⅳ類,其他重點河湖水質穩定達標。
(二)全市飲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全市(不含西咸新區)用水總量控制在21.13億立方米以內;納入國家考核的市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其中黑河金盆水庫水源地一級保護區水質穩定達到Ⅱ類。
(三)建成區入河排污口得到有效整治
(四)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五)污水收集與處理能力顯著提升
完成全市1890處雨污管網混接錯接點改造,啟動零直排小區創建活動;完成新(改)建179條雨污水管道總工程量的70%。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全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穩定達到90%以上。
二、重點工作
(一)深化河湖治理
按照“治、用、保、引、管”的總思路,堅持流域為整體、區域為單元,兼顧上下游、左右岸,通過“控源截污、集約節水、水系連通、生態治理”等措施,以不低于Ⅳ類水體標準,打響灞河生態治理攻堅戰;督促各責任單位落實“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實施方案,不斷提升河湖生態環境質量;組織推動《皂河三年專項整治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新河綜合治理實施方案(2019—2020年)》,確保各項治理任務如期完成;依托“85316”治水工程,加快推進我市主要河湖水系保護治理工作。(市水務局牽頭,配合部門及責任單位參照《西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市級相關方案;各項重點任務均需各區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落實,下同)
緊盯問題斷面,督促各責任單位對沒有達到水質目標要求的水體,制定實施“一斷一策”水體達標方案,不斷提升河湖水質。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完成全市河流斷面市級水質自動監測站的調試,加強維護管理,確保運行正常。(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二)深化飲用水源地保護
圍繞飲水安全目標,合理規劃布局,開展市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評估。推進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完成實際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在1000噸以上農村水源地的保護區劃定。針對不達標水源地,持續開展水源地綜合整治,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牽頭)
(三)深化黑臭水體排查整治
深入開展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持續鞏固黑臭水體整治成果,對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體加強保護,實現黑臭水體長制久清;定期組織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水質監測和排查整治,對新發現黑臭水體加快治理,每半年向社會公開治理進展。(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牽頭)
(四)深化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
持續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制定排污口排查整治方案。完善入河排污口清單,在浐、灞河沿線重點排污口和雨水口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及公示牌。(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組織開展重點入河排污口監測與溯源分析,完成城市、縣城建成區入河排污口整治。(市生態環境局負責排污口監測和溯源整治的組織協調工作;市城管局負責溯源過程中管網排查和沿河市政排水口污水溢流治理工作)
(五)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
開展全市地下水污染分區劃定工作,提出防治措施。加快監管基礎能力建設,加強污染源源頭防治和風險管控。對已報廢的礦井、鉆井和取水井逐步實施封井回填。初步建立覆蓋全市主要城鎮、工礦企業分布區域的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和數據報送制度。(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六)深化工業集聚區管理
督促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規范運行,確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有效運維與聯網。(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加強工業水循環利用,在工業集聚區鋪設再生水利用管網,工業集聚區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30%。(市水務局牽頭)
(七)完善市政管網建設和雨污分流改造
組織和督導各相關區縣、開發區加快推進城中村、老城區、城鄉結合部排水管網建設任務,完成179條雨污管網建設總工程量的70%。(市住建局牽頭)
2020年,全面完成雨污管網及排水戶普查工作;完成主城區1890個雨污管道混接錯接點的分流改造,做到發現一處、改造一處;修訂零直排小區創建活動方案,加快污水零直排小區創建活動;加強城市排水設施運行管理,確保城市排水設施完好并正常運行。督導各相關部門和區縣、開發區做好供熱、景觀退水等達標水規范化排放工作。(市城管局牽頭)
(八)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
完善城鎮排污基礎設施,提高污水集中收集效能。(市水務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牽頭)
針對部分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問題,制定實施“一廠一策”系統化治理方案。推進污水處理廠水質提標改造工程建設,確保出水水質達到《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DB61/224—2018)要求。鼓勵在污水廠出水口處建設人工水質凈化工程。到2020年底,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優先選用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加快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置設施建設,2020年底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市水務局牽頭)
(九)提升水資源利用水平
促進工業節水,大力推廣先進節水工藝和技術,支持企業開展節水技術改造(市工信局牽頭)。電力、鋼鐵、紡織、造紙、石油石化、化工、食品發酵等高耗水行業達到先進定額標準,新創建一批節水型企業(市水務局牽頭)。
加強城鎮節水。全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市水務局牽頭);新建城區硬化地面可滲透面積達到40%以上(市住建局牽頭);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要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市水務局牽頭)。
發展農業節水?;就瓿纱笮凸鄥^、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全市節水灌溉工程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以上。(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十)提升水風險防范水平
加強涉水、涉重金屬企業和危險化學品運輸次生環境風險防控。持續推進尾礦庫治理和修復,實行尾礦庫閉庫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市應急管理局牽頭)
(十一)調整優化高耗水行業結構和布局
優化產業結構,以水定產,嚴禁新增焦化、水泥、鋼鐵、電解鋁和平板玻璃產能及化工園區,禁止新建、擴建和改建石油化工、煤化工項目。(市發改委牽頭)
依法依規,持續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產業綠色發展。(市工信局牽頭)
(十二)優化水資源配置體系
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全市(不含西咸新區)年用水控制總量目標控制在21.13億立方米,全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均達到省考指標要求。加強江河湖庫水量調度管理。優化配置水資源,采取閘壩聯合調度、生態補水等措施,維持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重點保障枯水期生態基流和我市渭河、石川河重點河流生態流量。(市水務局牽頭)
(十三)優化制度保障體系
開展涉水相關條例的修訂工作(市司法局牽頭)。2020年底前,全面實施非居民用水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市發改委牽頭)。
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2020年底前,完成排污許可管理名錄規定的行業許可證核發工作。(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十四)加強良好水體保護
對源頭及現狀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河流湖庫開展生態環境安全評估,制定實施黑河金盆水庫、李家河水庫、黑河流域等水體生態保護方案。(市生態環境局、藍田縣和周至縣政府牽頭)
(十五)開展“十四五”國考斷面分析研判
根據“十四五”擬新增國考斷面位置,明確匯水區域,開展水質監測,收集水質數據,參照水功能區水質目標要求,查找差距,排查匯水區污染源,建立問題清單。(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西安市碧水保衛戰工作專班,全力推進我市碧水保衛戰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專班設在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由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各抽調一名業務骨干組成。碧水保衛戰工作專班負責協調、調度本方案有關工作任務的進展情況,對工作任務推進不力、進展緩慢的區縣、開發區及市級有關部門進行提醒、督辦、約談,必要時移交市紀委監委追責問責。各區縣、開發區應成立相應專班,全力推進和落實轄區的目標任務。
(二)加強工作調度
各區縣、開發區和市級相關部門要根據本方案,結合實際制定本單位細化措施,將工作任務進一步落實落細,重點工作要見人見事見責任,工作節點要細化到月,并于9月15日前報市工作專班備案;每月2日前,向市工作專班報送上月目標任務進展情況(紙質版和電子版);12月15日前,將本方案工作落實情況自查報告和《西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終期考核自查報告報市工作專班。
(三)強化日常監管
持續加強對重點排水單位、飲用水水源地、集中式污水處理廠、規模以上入河(湖庫)排污口的執法監管力度,通過專項執法、曝光約談、掛牌督辦等措施,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嚴重影響水環境質量的突出問題(市生態環境局牽頭)。推行污水處理廠、管網與河湖水體聯動的“廠—網—河(湖)”一體化、專業化運行維護管理,保障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加強排水管網及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的監督管理,相關責任主體應建立健全相應工作制度和保障機制(市水務局、市城管局牽頭)。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報等機制,依法懲治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檢察院牽頭)。
(四)強化監督考核
將碧水保衛戰納入全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日??己伺c年終考核相結合,原則上日常考核重進度,年終考核重結果。工作專班將根據調度及現場檢查情況定期進行通報,對工作推進有力、水環境改善明顯的予以通報表彰;對日常工作不力、責任不實、工作中存在重大問題(如責任斷面多次超標)的實行“提醒—督辦—約談—移交”;對未通過年度考核的,要加大問責力度,必要時由市政府領導約談有關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市生態環境局牽頭)
(五)加強信息公開
各區縣、開發區及市級相關部門每月向社會公布轄區水環境質量狀況和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包括“紅黃牌”企業名單、達標方案實施、黑臭水體治理、區域水環境質量、重點排污單位等情況和環境違法典型案件等,每季度公布縣級及以上城市飲用水安全狀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健全生態環境新聞發布機制,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依托報紙、電視臺、政府網站曝光突出環境問題,報道整改進展情況。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加強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公開,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項目及時主動公開。(各責任單位按附件分工落實)
(六)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各類媒介,廣泛宣傳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保護工作及知識,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水污染治理宣傳教育活動,培育公眾節水意識。符合條件的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社會開放,接受公眾參觀。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黨政領導干部培訓體系,推進生態環境教育設施和場所建設,培育普及生態文化,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保護水環境的良好氛圍,助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附件:1.西安市地表水2020年水質目標及責任分解表
2.西安市地表水2020年水質攻堅目標
3.西安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目標分解表
4.西安市地下水監測點位水質目標及責任分解表
5.相關市級部門和各區縣、開發區碧水保衛戰2020年工作任務清單及考核分值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