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加大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深入開展綠美村莊建設。扎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因地制宜建設資源化處理設施,推動有機垃圾生態處理。提高秸稈機械化還田質量,培育壯大高附加值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推動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向供熱轉型升級。在深入推進規模養殖場資源化利用設施提檔升級基礎上,積極推動非規模養殖場戶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持續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試點。積極開展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加強河道疏浚、水系連通和安排整治修復,不斷改善農村水環境。(各市縣人民政府,省農業農村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供銷社、省能源局等)
(八)實施農村污水處理和供水等工程。建立完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監管的“四統一”體制機制,加快鄉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逐步改造生態處理和簡易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現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全運行。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逐步向自然村延伸,注重與農村改廁有機銜接,完善設施運行管理體系。積極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著力推進農村黑臭水體的系統性修復。繼續實施農村供水工程,不斷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衛生健康委等)
(九)實施數字鄉村建設工程。到2022年全省農村地區光網鄉村全面建成,光纖到戶實現全覆蓋;農村4G網絡全面深度覆蓋,推動5G網絡在農村地區試商用和建設部署;建成城鄉一體的新一代廣播電視網;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工作,逐步推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建設和應用。(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委網信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廣電局、省通信管理局等)
(十)實施農村公路和電網提檔升級工程。完善農村路網,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確保通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全覆蓋。根據各地鎮村布局規劃,推進規劃發展村莊通等級公路,完善農村公路安全設施,開展美麗農村路建設。按照實現農村電網“網架堅強、供電可靠、安全經濟、供用和諧”的總體目標,持續提升農村電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推進農村電力設施提檔升級。(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省電力公司等)
三、多渠道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力度
(一)擴大“三農”領域地方政府債投入規模。各級政府要在一般債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規模支持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建設。進一步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增加用于農業農村的投入,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按規定將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用于支持有一定收益保障的農林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等)
(二)進一步強化財政支農政策。強化市縣落實執行財政支農政策主體責任,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農業農村傾斜。省級財政加強以獎代補等方式運用,建立地方多投入省級多補助、社會資本多投入財政多支持機制,確保財政投入與“三農”補短板任務相適應。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逐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各市縣人民政府,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等)
(三)加大金融服務“三農”力度。整合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風險補償基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風險補償基金,設立“蘇農貸”信貸產品,降低融資門檻和成本。推動省農擔公司進一步向市縣延伸,大力拓展政策性擔保業務,到2020年底累計擔保額超過100億元。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中長期信貸支持。加快完善農業大災保險試點。積極開展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優化財政獎補保險品種范圍,提高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和高效設施農業保險覆蓋面,優化保險+期貨試點模式。(各市縣人民政府,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銀保監局、江蘇證監局等)
(四)積極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更快更好參與鄉村振興意見的通知》(蘇政辦發〔2018〕109號)精神,積極探索農業重點領域投融資新機制新模式。推動首期100億元鄉村振興基金加快投資,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更多投入“三農”領域。開展“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加大農業農村項目和投資招引力度,推動更多的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實施。組織實施“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鼓勵引導企業、商會、協會等社會力量投身鄉村振興,推動村企要素互換、共同發展。(各市縣人民政府,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國資委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將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市縣要抓緊研究落實擴大農業農村投資的有效措施并推動落實。各有關部門要強化協同配合,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進度,主動服務推進。省發展改革委要指導各地做好農業農村領域項目相關準備工作,督促市縣發展改革部門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國家重大項目庫,作為專項債項目儲備,在2020年增發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加大對農業農村項目的支持力度。財政部門要會同農業農村部門做好農業農村領域項目專項債券發行有關工作。金融部門要依法合規加大對農業農村的金融信貸支持力度。嚴禁新增隱性債務。農業農村、水利、交通運輸等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大業務培訓指導,總結梳理典型模式,全力推動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各市縣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
(二)扎實做好規劃編制和項目儲備。各地要按照加快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要求,結合“十四五”規劃,抓緊組織編制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投資規劃和各專項建設規劃,科學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建設重點和投資方向。增加重大項目儲備,提前開展項目前期工作,扎實組織項目可行性論證,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項目儲備庫,瞄準各類資本投放要求,加強投資招引和推介力度,推動項目及早實施落地。(各市縣人民政府,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